●圖為阿彭策爾Classic芝士,要經過3個月的熟成過程。資料圖片

芝士,這種美味的乳製品,不僅在味覺上吸引人,其背後的科學原理同樣令人着迷。芝士的製作過程涉及多種化學反應和生物過程,從牛奶的蒸發到發酵,再到最終形成的多種口味和質地,芝士的科學不僅是烹飪藝術,還是一門精密的科學。

芝士的主要原料是牛奶。牛奶由水、脂肪、蛋白質、乳糖和礦物質組成。其中,蛋白質是芝士形成的關鍵。牛奶中的主要蛋白質是酪蛋白(casein),這是一種在酸性或酶的作用下會凝固的蛋白質。當牛奶被加熱或與酸性物質(如檸檬汁或醋)混合時,酪蛋白會開始聚集形成凝塊,這是製作芝士的第一步。

第一步:凝固

製作芝士的過程始於凝固。將牛奶加熱至適當的溫度後,加入凝乳酶(rennet),這是一種酶複合物,主要成分是凝乳酶素(Chymosin),其作用是促使牛奶中的酪蛋白凝結形成凝乳。凝乳酶作用於酪蛋白中的κ-酪蛋白,使其水解,從而使酪蛋白膠束失去穩定性,形成凝乳。凝固後的牛奶會形成一塊固體的凝乳,並分離出液體部分,稱為乳清(whey)。乳清通常含有乳糖、蛋白質和水分,而凝乳則是芝士的主要成分。

第二步:發酵

在凝固後,下一步是發酵。這個過程是由乳酸菌進行的,這些細菌會將乳糖轉化為乳酸。乳酸菌(如Lactobacillus 和 Streptococcus)將乳糖分解為乳酸,這不僅降低了pH值,還賦予了芝士獨特的風味和質地。

乳酸的生成不僅使芝士變成酸性,還幫助抑制其他有害細菌的生長,確保芝士的安全性。隨着發酵過程的進行,凝乳的質地會變得更加緊密,並開始釋放出更多的乳清。這個過程需要幾小時到幾天,具體時間取決於所製作的芝士類型。

第三步:切割

發酵後,凝乳會被切割成小塊,這個過程稱為切割(cutting)。切割的大小會影響芝士的水分含量和最終質地。小塊的凝乳會釋放更多的乳清,而大塊則保留更多的水分。之後,凝乳塊會被加熱並攪拌,以進一步釋放乳清並促進乾燥。在這個階段,製作人還會加入鹽,這不僅是為了調味,還有助於抑制細菌生長,並促進風味的發展。鹽也會影響芝士的結構,使其更具韌性。

最後一步:熟成

芝士的熟成是一個極為關鍵的過程,這個過程可以持續數天到數年。熟成的過程中,芝士的口味和質地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變化。這一過程涉及到微生物的活動,包括細菌、酵母和黴菌等。

在熟成過程中,蛋白質和脂肪繼續分解,產生各種風味化合物,包括胺、酮、醛和烴類,這些化合物賦予不同種類的芝士其獨特的風味和香氣。舉例來說,藍芝士(blue cheese)就是因為添加了特定的黴菌(如Penicillium roqueforti)而形成的,這些黴菌在熟成過程中會產生特有的藍色紋路和獨特的風味。

芝士不僅味道美味,還富含營養。它是鈣、蛋白質和維生素B12的良好來源,有助於骨骼健康和肌肉生長。然而,由於芝士的脂肪和鈉含量較高,適量食用是關鍵,對於乳糖不耐症的人來說,某些熟成的芝士(如切達或瑞士芝士)可能會更容易消化,因為這些芝士在熟成過程中大部分的乳糖已經被分解。

芝士的科學是一個結合了生物學、化學和藝術的領域。從牛奶的選擇到最終產品的成熟,每一步都需要精確的控制和技巧。這使得芝士不僅僅是一種食物,更是一種文化的象徵,承載着歷史和傳統。

● 洪文正(香港新興科技教育協會)

簡介:本會培育科普人才, 提高各界對科技創意應用的認識,為香港青年提供更多機會參與國際性及大中華地區的科技創意活動 ,詳情可瀏覽www.hknete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