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祖恒 立法會議員(紡織及製衣界)

新一份施政報告即將出爐,行政長官李家超率多位官員日前在筆者的陪同下考察生產力局,了解生產力局推動新質生產力及新型工業化的工作,並對生產力局的工作予以肯定。筆者深信,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具備高度國際化、市場化及法治化等獨特優勢,傳統優勢產業有深厚發展底蘊,期望新一份施政報告接納筆者與業界的建議,繼續助力傳統產業升級轉型,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新型工業化,強勁香港發展動能。

全球正面臨以大數據、人工智能(AI)、基因工程等領域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同時也面對供應鏈調整、地緣政治複雜多變等不穩定因素和形勢,筆者認為,香港要鞏固和強化自身優勢,加快構建新質生產力、實現新型工業化,以自身所長貢獻國家,協助國家在科技革命中保持世界領先的地位。就此,筆者有以下六點具體建議。

提升生產性服務業競爭力

第一,大方向而言,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重大載體,具深厚發展基礎和底蘊的傳統優勢產業也不容忽視。紡織及製衣、食品加工、藥品、珠寶加工等傳統產業,在應用新技術、新材料研發和應用上表現突出,也是香港推進新型工業化、供應鏈管理、與國家品牌「拼船出海」等領域的實力派。期望施政報告繼續以雙軌並行方針,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更好利用傳統優勢產業的突顯優勢,帶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升級轉型,並繼續推進生命健康科技、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及未來產業發展,三大產業並駕齊驅、相輔相成,擔當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科技革命載體。

第二,建議施政報告應着力提升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和競爭力,全方位地推進新型工業化。目前,本港新型工業化較集中於生產和製造活動,不過大部分生產及製造活動已遷至內地及海外,但必須留意的是,傳統產業所衍生的生產性服務業,持續為本港經濟作出重大貢獻,供應鏈管理、市場融資、品牌推廣等業務均在香港進行。根據香港工業總會於2021年發表的研究報告,生產性服務業佔本地生產總值逾四成,絕對不容忽視。故此,期望政府繼續以與時俱進的模式,帶動新型工業化整體進程,尤其把生產性服務業的優勢和競爭力做大做強。

資助中小企建智能生產線

第三,推動傳統產業「高智綠」轉型,是構建新質生產力和新型工業化的關鍵之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首份施政報告訂出目標,期望本港於2022至27年間,增至130條智能生產線。筆者認為,加強「智能微工廠」創新模式,結合國際公認的「香港製造」口碑和聲譽,是大有可為。以傳統優勢產業為例,企業可建設智能生產空間,從事高品牌增值的小批量及定製化生產,或可從事着重產品質量、品質控制、符合國內國際品質標準的產品製造,例如食品、藥品、保健產品等,筆者深信可為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拓展更大機遇。

就此,建議施政報告優化「新型工業化資助計劃」,參考「BUD專項基金」下「申請易」的做法,為較小額的資助申請提供更簡易處理和審批流程,吸引流動資金和規模較小的中小企,透過資助建立智能生產線,並可考慮將計劃擴展至「中試線」、「樣板房」,鼓勵更多高端企業落戶本港,以「香港智造」促進新型工業化發展。

第四,期望施政報告接納業界建議,引領紡織及製衣業的產業革新,建立更具系統、完整和革新的行業發展體制。建議政府調整及改組「製衣業訓練局(CITA)」為「時裝及紡織發展局(FTDC)」,作為專責統籌行業發展及對外聯繫的對口,配合以推動品牌設計推廣、中外文化交流為己任的香港時裝協會,及具創新研發實力的「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組成行業鐵三角,再結合業內相關法定機構、商會及大專院校,更全方位為國家產業發展作更多貢獻,帶動紡織業長遠可持續發展。

繼續支持業界舉辦時裝盛事

第五,生產力局及5所公營研發中心也是本港構建新質生產力、帶動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期望特區政府因應國家方針,部署研發機構及半官方機構的未來發展及深化改革,持續推進其與時俱進的發展,讓各機構做到優勢互補,同時功能不會重疊,更着力促進研發成果落地、商業化及市場化,更有效地發展新質生產力。

第六,構建更多具國際影響力的「中國製造」品牌,是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任務之一。建議施政報告更主動出擊,善用香港國際化優勢及「走出去」豐富經驗,吸引更多來自傳統優勢產業的國家企業和品牌進駐香港,以香港作為第一國際市場、供應鏈管理、品牌發展、研發設計等基地,利用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獨特定位,攜手「拼船出海」、共拓商機。以紡織業為例,11月底首度舉行的「香港時裝設計周」及不同時裝盛事,也是國家品牌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希望施政報告繼續支持業界舉辦時裝盛事,支援「香港時裝協會」的工作,把香港構建成「亞洲時裝紡織樞紐」。

總而言之,在國家堅實支持下,香港國際化等優勢得天獨厚,筆者與業界期盼與特區政府繼續攜手,在國際和國內新發展格局下,銳意改革、主動作為,把施政報告的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共建新質生產力、實現新型工業化,助力國家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突圍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