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新界東醫院聯網紓緩治療家居寧養部經理祝頌儀、病人家屬龐太、冼藝泉、莫家慧 醫管局供圖

關顧末期病患者 身心支援服務需求大

在預設醫療指示立法前,香港醫委會《香港註冊醫生專業守則》已就末期病人的護理訂定指引,讓病人在少受痛苦的情況下有尊嚴地離世。醫管局亦長期提供紓緩治療服務,為末期疾病患者和家庭提供積極全人治療。已預設醫療指示的病危者目前可接受醫管局的紓緩治療服務,包括專科門診、日間中心、家居護理和住院,惟現有服務供應量追不上服務需求量,病人組織建議特區政府因應《維生條例》的實施,增強相關服務。●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

紓緩治療即是施以非入侵性的治療,紓緩晚期病人的不適感,但對疾病本身未必有根治作用。新界東醫院聯網紓緩治療委員會聯席主席冼藝泉表示,依靠現有人手,很難將所有臨終病人都交由紓緩科醫生處理。醫管局會促進紓緩專科團隊與內科、腫瘤科等其他專科合作,將紓緩治療知識傳遞予更多前線醫護,並按照病人情況做分層處理。

他指出,病人臨近生命最後階段,病人和家屬需要的支援愈發密集,特別是痛症管理方面,需要及時調整用藥,以避免病人遭受額外痛苦。其間,病人通常需要入住紓緩病房,從入院到離世的時間一般很短,基本上以日來計。以新界東聯網為例,目前轉介至紓緩病房的病人,輪候時間約為一天至三天。

新界東醫院聯網紓緩治療聯網統籌莫家慧介紹,針對病人的不同階段,紓緩治療團隊會為他們提供不同類型的服務。其中,日間中心主要幫助病人提升自理能力,增加社交,減少孤獨感。過去一年,新界東醫院聯網紓緩治療服務日間中心共服務逾8,500人次,其中北區醫院服務約3,000人次,沙田醫院和白普理寧養中心服務約5,500人次。

提供上門護理服務

身體虛弱、出行不便的病人則會安排家居護理,包括傷口護理、精神安慰、生活協助等。莫家慧指,末期病人時間寶貴,洗頭、洗澡等日常步驟對他們來說都很困難,故上門護理服務格外重要。團隊會按病人情況進行評估,安排45分鐘至逾1小時的探訪,情況相對穩定的病人一般會安排兩周至四周探訪一次,轉差後會升至每周一次。若病情進一步惡化,則會安排入院。

新界東聯網目前有白普理寧養中心和沙田醫院提供紓緩病房,前者有26張病床,後者有50張。每年聯網約接獲800個家居護理的轉介個案,離世的個案人數亦是相若。

助病人如願 見證孫兒結婚

除為晚期病人提供醫療支援外,紓緩團隊亦會顧及病人心理,盡量幫助他們實現臨終心願。莫家慧憶述,曾有一位83歲罹患膽管癌的病患,希望在臨終前參與孫兒的結婚儀式,最終醫護團隊安排其孫兒在一間日間中心舉行婚禮,病人當日換上襯衫,派發利是,見證家人的幸福一刻,留下無憾回憶。

儘管有上述種種人性化措施,病人組織指出,香港的紓緩服務仍有進步空間。根據《經濟學人》2015年一項涉及80個國家及地區的評估,在紓緩治療和醫療保健的環境、人力資源、服務負擔力、服務質素、社會參與程度等方面,香港的死亡質量指數位列第二十二位,排名低於台灣地區、新加坡、日本、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