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詐騙聯盟(教育)昨日舉辦啟動禮暨研討會。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友光 攝

梁振英:「橋」不分新舊 最緊要「唔好受」

今年首8個月已有355名青少年涉及詐騙案件被捕,較去年同期上升14%。鑑於青少年因缺乏生活經驗及判斷能力,容易成為騙徒針對目標,由香港警務處及全球元治理公會於4月成立的香港反詐騙聯盟(教育)昨日舉辦啟動禮暨研討會,為一系列教育生態系統反詐騙風險管理揭開序幕。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致辭時表示,相信在反詐騙聯盟(教育)及警務處等同心協力下,可令香港社會重要群體提高對詐騙手法的認識及防範意識,在保護個人利益的同時,繼續提高香港社會在國內及國際的誠信度。 ●香港文匯報記者 蕭景源

研討會今年主題定為「零詐騙」,邀請聯盟代表、學者及專家,就教育生態系統中的詐騙交流心得,探討強化校園防騙防罪工作,提升學生反詐騙意識及能力,鞏固校園安全網絡,預防青少年成為詐騙案的受害人。

騙徒利用人性弱點詐騙

梁振英致辭時表示,近年的電話及網上騙案中,很多受害者都是年輕人,即使香港已有電話實名登記制度,市民仍不時收到以香港手機號碼打出的詐騙信息,這類騙案與過往的寶藥黨及電子零件黨不同,騙徒根本不用亮相,只需透過網上及電話訊息進行,更涉及大規模跨國詐騙集團。

在分享防騙的重要心得時,他特意用上世紀非常耳熟能詳的「詐騙名詞」,「記得我們這一代人在青少年時期在香港社會經常聽到設『天仙局』,是指天衣無縫的騙局,令受害者被騙仍不知道,就如四字成語『不虞有詐』。這正正說明詐騙並不是新事物,而是老問題,古今都有,只是現時有了新手段。」

梁振英分析,詐騙手法及類型多種多樣,例如設賭局、用假地契賣樓、投資騙局,以至透過騙婚來騙財都有,「歸根究底,這些行為都是利用人性的弱點,包括貪婪、恐懼、驚慌,以及利用別人的同情心去詐騙。」回顧不同時期不同的詐騙行為,亦應驗俗語經常說的一句「橋唔怕舊,最緊要受」,過去有寶藥黨,有電子零件黨,有猜猜我是誰,等等。

他強調「橋不分新舊,最緊要我哋唔好受」,不論騙徒出什麼「新橋」,只要社會「唔受」,就能拆穿騙徒西洋鏡、洞悉其奸,「知道騙徒的手法,我們就有免疫力,令騙徒不能得逞,他們就會消失」,所以要由學校開始,在社會層面做好防騙,令騙徒無從入手。

杜絕詐騙令港社會誠信度更高

梁振英又指出,香港社會的誠信度無論在國內國外都相當高,並舉例反映誠信的重要。

記得在20多年前,他在一個周六下午帶同女兒到中環大會堂高座音樂廳參加一個琴行舉辦的鋼琴比賽,同場有一名女家長由海南帶子女坐飛機來港參加比賽,就是因為香港的鋼琴比賽證書沒有假的。

「香港的事及物絕少有假的。」他認為這是社會及經濟發展重要及極為有利的條件,故此有必要杜絕詐騙行為,避免人受騙,令香港社會的誠信度更加高,從而發展社會和經濟,以從中受益。

一哥:續強化與教育工作者協作

警務處處長蕭澤頤致辭時分享,青少年是社會的未來,警隊一直致力推行青少年防罪防騙工作,加強及培育青少年的守法意識,學會明辨是非,面對不法行為和誘惑時能保持警覺,作出正確選擇,避免墮入法網,「一旦觸犯法例而被定罪留有案底,後悔已太遲,而所帶來的後果亦可能無法挽回,更對整個家庭、學校或社會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

他強調,教育工作者一直是警隊青少年防罪工作的重要夥伴,警方會繼續強化與教育工作者的協作,提高青少年對已知的騙案手法免疫力,即使有新的詐騙手法出現,青少年也能分清真假,但這需要「由細做、持續做、一齊做」。反詐騙聯盟(教育)正正標誌警隊與教育界在這條道路上邁出重要一步,深信只要各界攜手合作,一定能夠加強青少年守法意識,預防青少年成為詐騙案的受害人。

與會者還包括香港科技大學校董會主席沈向洋、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香港專業聯盟創辦人及主席劉炳章和前任中央政策組全職顧問高靜芝。

反詐騙聯盟(教育)是以風險管理為中心,將與專業機構、學者及專家透過研究找出年輕一代的脆弱點,為反詐騙作出全面及立體的預防、偵測及回應策略,同時為教育生態系統和年輕一代好好自我裝備,充分準備去迎接急速變化和千變萬化的數字世界。截至今年9月,聯盟的協辦單位和會員包括兩所大學、三所專上學院、350間中學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