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在南宋詩壇,他自成一家。他為官清正,不貪財物,不擾民;他力主抗金,反對議和。他是誰?他就是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小池》楊萬里)

小時候,第一次聽到這首詩,雖然那時還不理解這首詩歌的深意,但卻一下子就記住了楊萬里這個名字。長大後才知道,他為人清正廉明,是一個好詩人,也是一個好官。

楊萬里的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抒發愛國情懷。而且他的詩歌語言淺明易懂,清新自然,又富有幽默感,所以每每讀來都能體會他詩中的清新和美好。

《小池》展現了一幅非常可愛的畫面,畫的中間是一個小小的池塘,池中有一汪泉水,清澈平靜的水面上,一棵樹在水面投下一片樹陰,晴朗而溫柔。池中有一枝小小的荷,才露出一個尖尖,早有一隻蜻蜓停在上面。全詩到此戛然而止,就這樣定格在蜻蜓之上,表面看來讓人覺得突兀,但再仔細斟酌,卻發現楊萬里能巧妙地把小池、樹陰、小荷、蜻蜓組成一個和諧而融洽的畫面。

自然的一切雖然沒有人的靈魂,卻像是有情的個體,在這首《小池》中展現出自然的和諧之美,自然萬物不是無情的,它們都是有情的個體。

楊萬里很喜歡以植物入詩,而我最喜愛他筆中的荷花,尤其是以下這一首: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

楊萬里在這首詩歌中寫出了與眾不同的荷花。西湖的荷,在文人墨客筆下,是柔美綺麗的;可是在楊萬里筆下,西湖的荷是壯麗闊大的。畢竟他說寫的是六月的西湖,風光與其他時間自是不同。碧綠的荷葉伸展到湖面的盡頭,似乎連着天際,紅紅的荷花映着太陽,顯得更加紅艷明麗。在陽光的映照下,大片的荷花塘,顯得壯美而闊大。他寫出了荷花及荷塘的另一番景象。從此之後,形容西湖的荷花之美,不再只是溫柔的綺麗,還有闊大的壯麗。

喜歡讀楊萬里的詩,還因為他的詩中總是藏着生活的小確幸。這種小確幸深深令人羡慕,也不禁令我去想:何時能有如此心無牽掛,百無聊賴之態?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

(《閒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初夏時節,楊萬里午睡醒來,吃了梅子,齒間還留着些許酸甜,窗外的芭蕉綠得耀眼,映在窗紗上。百無聊賴的他無事可做,就悠閒地看着兒童捉玩柳花。每每讀到這首詩,都異常羡慕楊萬里的初夏生活,悠閒中透着愜意,閒適中透着慵懶。那是一種對生活的細細品味,只有真正觀察過生活的人,才能熱愛生活。但願每個人都能停下來看一看生活中細微的快樂,那麼,人生一定會有趣很多,也一定能發現生活中的小美好小確幸。

如果你覺得生活難過,就去讀讀楊萬里的詩歌吧!

●籲澄(資深中學中文、中國歷史科老師,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教學經驗豐富,曾出版多本暢銷中文、中國歷史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