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紫妍 珠海報道)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立法會議員(進出口界)、香港電商發展聯盟召集人黃英豪在大會上分享香港跨境電商發展情況。他介紹,目前在港註冊的出入口貿易公司約有10多萬家,僱用超過43萬名員工,是香港最重要的行業之一。2023年全年,香港進出口貿易總額為88,224億港元,其中約10%至20%是以跨境電商方式進行。他指出,香港自身的跨境電商平台規模不大,業界要把握「網羅全球優質消費品進入內地」的發展新機遇,同時運用跨境電商的方式,積極拓展東南亞和中東等具有巨大市場和經濟發展空間的新興市場。

近年來,香港跨境電商呈現出蓬勃的發展勢頭。黃英豪介紹,跨境電商所涉的很多貨物尤其是B2B領域,依然經香港轉口,例如作為世界第一的空運貨運物流中心,香港今年的空運貨運吞吐量或將達到1,000萬公噸,其中絕大部分是跨境電商,證明香港的基礎設施、國際連接和自由港仍是優勢。同時,在B2C市場香港也擁有發展潛力。預計到2027年,香港線上消費者數量將接近700萬,覆蓋人口超九成。

黃英豪介紹,香港正依託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努力打造綜合性數字化平台,構建國際貿易管理服務平台,實現進出口貿易智能通關新模式,用數字化技術實現與內地及周邊國家口岸系統的功能銜接、資訊互聯,為跨境貿易提供集成一體化通關、便捷化運輸等綜合性物流服務。同時,積極引進長三角、大灣區內地和周邊國家及地區的商貿供應鏈體系,構建以香港為中心、其他重點國家或區域為節點的供應鏈網絡,利用香港的金融優勢,通過供應鏈金融加速供應鏈融合和融資業務增長,最終實現國際貿易中心的數字化轉型。

香港可與內地合作開闢「香港倉」

他建議,爭取中央政策支持,由粵港澳三地政府合作,建立三地互通互認的產品認證和品質檢測標準,並且推廣此標準成為內地與國際認可的優質標準,滿足港澳產品在大灣區內流通的需要。部分相關產品可以開通綠色通道進行先行先試,方便其優先在粵港澳大灣區內的流通。而從長遠而言,可促進內地與港澳產品雙向流動的需求,並建立大灣區優質產品的推廣效應,為走出去擴展國際市場做準備。另外,在物流運輸方面,香港可與內地城市保稅倉合作開闢「香港倉」,縮減運輸時間及成本,降低中小企業進入內銷市場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