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瑞豪)香港中文大學信息工程系教授、嵌入式人工智能及物聯網實驗室主任、IEEE會士邢國良指出,今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得主,體現出在基礎領域的長期研究,以及跨領域研究的重要性。邢國良稱,人工神經網絡最初受物理學原理和人類神經認知科學啟發,現時已對包括計算機和工程在內眾多領域產生重要影響,還啟發了大量後續人工智能(AI)工作,非常有意義。
邢國良提到,人工神經網絡曾多年屬於冷門研究,但得益於今屆諾獎得主等先驅們堅持不懈、常年深耕該領域,才令AI技術在人工神經網絡的基礎上興起,如今AI技術更有廣泛應用,例如電子設備的語音助手、社交媒體的電商推薦網絡,以及智能翻譯多種語言等。邢國良建議受今次諾獎啟發,政府對科研和教育的投入不能僅盯熱門領域,亦要鼓勵長期、冷門的基礎研究。
邢國良還強調,今次諾獎對學術界和教育界有重要啟示,顯示出單一研究工作亦可影響多個關聯領域,因此在人才培養和大學教育方面,學術界需更關注如何培養複合型人才。
邢教授分享自己領導的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及香港城市大學合作科研項目,研發利用嵌入式人工智能檢測阿茲海默症的家用感知設備。他表示自己的學術理想,是希望令AI技術更實用,令物理學和計算機科學技術都能夠更好地服務人類、提高社會福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