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禎兆

今屆歐聯及歐霸等重要足球賽事,改行瑞士制,令不少人摸不着頭腦。湊巧兒子時常參加國際象棋比賽,所以對瑞士制早已耳熟能詳。反而在轉制的契機下,可以先釐清一些誤解。

首先,不少矛頭均放在賽事場數又要增加,球員的負擔進一步加劇,隨時會出現不必要的傷患云云。這一點固然是金科玉律,尤其透過簡單的加減法,便可得出所有球隊在循環賽要較過去的分組賽多踢兩場,至於要踢晉級淘汰賽的更要再多踢主客兩場,所以需要承受多4場比賽的壓力云云。不過請留意始作俑者的「原兇」是參賽球隊增至36隊,簡言之也不可能保留以前4隊一組的安排,因為18隊不可能公平地畫出一直晉級的路線圖。換句話說,極有可能需要以9隊4組的安排處理,到時所謂的分組賽同樣需要8場才可處理。

另外,不少人誤以為因為彼此面對的對手不同,而且又不用主客對壘,於是因對手差異而出現的不公情況會白熱化。其實持此論者,顯然對瑞士制認識不深。

事實上,在棋賽中執行的瑞士制,奉行的是每一輪對賽時才決定下一輪對手的編排,以強對強、弱對弱的方式比下去。歐聯當然不可如此,因為當中的行政成本太高,而且以上的傳統模式會令戲碼的可觀性懸殊參差化。從公平性的角度而言,歐聯瑞士制讓每隊於四大級別中各對兩隊,其實已遠較過去分組賽每級別只得一隊角逐出線公平。還記得以前分組賽抽籤,總有某某組被分去「死亡之組」——原因顯而易見,就是四大級別的邊緣分子(或近上、或接下)一旦聚合,就會出現以上情況。反而現在對賽對手增加了,會令「死亡之組」的稱號不再存在。

是的,凡事都要先看清楚,了解比較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