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隨着內地金融地產政策持續落地,港股A股昨日齊齊爆升賀國慶!兩地股市牛氣衝天,成交雙雙創出新高,分別達5,059億港元及2.59萬億元人民幣。港股在第三季季結日再大升501點,連升第5日,收報21,133點,創逾一年半來新高。總結全個9月,恒指累漲3,144點或17.5%,成績突出。市場人士指出,恒指昨日早段曾大漲856點,曾高見21,488點,收市升幅收窄至約500點,顯示有一定獲利盤止賺。事實上,從內地「政策組合拳」推出以來,港股短短5日已急升2,886點或15.8%,在本周內地進入國慶長假,「北水」暫停下,港股或暫進入整固期。●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紹基
踏入9月中之後,美國大幅減息0.5厘及中國推出力度空前的「政策組合拳」挺經濟,將第三季港股大幅推升,全季升約3,415點或19.3%,令今年來升幅暫增至約4,086點或24%。各大行都先後調高港股今年目標,瑞銀研究部昨日認為,隨着利率下降、美元走弱、中國政策刺激力度超預期,以及企業盈利預期上調,市場還有更多上行空間。瑞銀將恒指目標上調7%至22,100點,MSCI香港(美元)則小幅上調1%至9,600點。在選股方面,瑞銀香港策略師陳志立仍建議,偏好防禦性高收益股票和與中國宏觀相比beta系數高的旅遊相關股。
惠理基金副首席投資總監余辰俊昨日表示,隨着政策轉向,中國股市在經歷3年下跌後,將迎來轉折點。他指出,內地正採取更明確而堅定的措施,來恢復增長和信心,當中最高決策者首次提到「房地產市場的止跌回穩」,同時,貨幣和財政政策變得更積極,未來將進行大幅降息並伴隨財政支出的增加。
外資追落後 資金續湧中國
余辰俊認為,外資目前持中資股的倉位過低,配置再平衡將帶來外資流入。根據EPFR(新興投資組合基金研究),截至8月底,全球共同基金在中國股票中的整體權重僅為5.2%,而其在2021年7月的峰值為15%。但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佔全球GDP約17%,這些資金不得不將其在中國的投資,恢復到一個更合理水平。因此,他相信,大量資金應會被重新投資到香港和內地股票市場。隨着信心恢復,中國家庭正在將部分儲蓄轉化為股票投資,這從股市交易量的快速反彈中得到了證實。
在經歷近期反彈後,MSCI中國指數的風險溢價也僅為6.5%,余辰俊認為,中資股的風險收益比仍然具有吸引力,故相關股大概率將觸底反彈。結合來自中國和外國的資金流,該行相信中資股將在中長期保持升勢。
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副主席郭思治分析指,在資金主導下,大市仍處續尋頂趨勢。雖然A股要到10月8日才復市,期間不會有「北水」參與,故港股或會稍作回吐,略為消化月內累積的升幅,但從目前大市走勢及交投來看,恒指仍會進一步上尋年內新高。
科指9月及第三季均飆逾33%
昨日國指升209點或2.9%,收報7,509點;科指更大升298點或6.7%,收報4,751點,創逾20個月高位。科指9月份及第三季,升幅均逾33%,表現跑贏大市。昨日共7隻藍籌升幅逾10%,包括阿里健康(0241)爆升近三成,是升幅最大藍籌。內房股繼續爆升,其中佳兆業(1638)單日飆82%,融創(1918)升55%,龍湖(0960)曾升逾兩成,收市仍升一成,旭輝(0884)升18.7%,世茂(0813)漲23.3%。券商股同樣有資金流入,申萬宏源香港(0218)升93%,第一上海(0227)升約70%,中信証券(6030)漲逾21%。
港股今日國慶節休市,周三(10月2日)復市;A股則今起至10月7日(下周一)休市,10月8日(下周二)復市。
市場人士評後市走勢
瑞銀投資銀行中國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市場情緒改善、倉位較低,預計短期動能在實際財政措施出台(可能在未來幾天或10月中旬)之前將持續。上調MSCI中國指數目標7%,短期內A股的表現可能追上H股。對於beta標的,加入精選的小額消費股,其有望受惠內地派發消費券。
惠理基金副首席投資總監-股票投資余辰俊:預計內地在未來宣布新一輪的具體政策。外資當前中國倉位過低,在近期反彈後,MSCI中國指數的風險溢價為6.5%左右,風險收益比仍具吸引力。政策將會持續提振信心,基本面大概率觸底反彈。結合來自中國和國外的資金流入,相信中國股市將在中長期保持上升趨勢。
輝立証券董事黃瑋傑:新股卡羅特(2549) 首次公開招股輝立証券收到577億港元的孖展訂單。散戶投資者對香港首次公開招股市場重新表現出興趣,而美的集團的成功則重新點燃了這一勢頭。隨着更多優質公司尋求在香港上市,預計這一趨勢將持續下去。
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副主席郭思治:在資金主導下,大市仍處繼續尋頂趨勢。A股今起進入國慶長假,10月8日才復市,期間不會有北水參與,故大市或稍作回吐,略為消化月內累積的升幅。第三季恒指升幅為3,415點,從目前大市表現看,仍會進一步上尋年內新高。
天風證券分析師杜鵬輝:從成交量看客戶交易情緒熱烈,且本次反彈結構上漲幅居前的券商等板塊均與群眾日常生活相關,認知度相對較高,也更容易引發資金產生共鳴,加速一致樂觀預期的形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