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港專升旗隊隊員正在練習升旗。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圖為港專學生到新疆交流,並穿上當地民族特色衣服,體驗少數民族豐富的文化特色。 港專供圖

港專校長陳卓禧寄語港青:應自覺維護國家利益

作為培養未來社會棟樑的搖籃,香港的專上院校在促進學生國民身份認同和家國情懷上承擔着不可或缺的責任。曾在畢業典禮奏國歌事件中慷慨陳詞駁斥拒絕肅立的學生、被稱為「護國歌校長」的香港專業進修學校及港專學院校長陳卓禧,對近年本港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狀況感受殊深。他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隨着過去幾年中央和香港特區政府在法律、組織、制度、課程及活動等方面相繼推出重大且多元的舉措,香港正處於由治及興的階段,愛國顯得更理直氣壯,期望愈來愈多香港青年可以自覺地維護國家利益,同時立下大志,將個人事業發展與民族復興偉業相結合,為國家、為香港作出貢獻。 ●香港文匯報記者 鍾健文

香港青年的國民身份認同曾經歷一段紛擾時期,少數人出於誤解對國家存有牴觸的情緒。2017年底,有港專畢業生在莊嚴的奏國歌場合借故拒絕肅立,被逐離場後仍試圖找藉口與校方「理論」,促使陳卓禧主動與他們對話。陳卓禧當時強調:「港專作為一所愛國愛港的學校,必定高舉愛國旗幟,沒有任何妥協餘地!」這句話擲地有聲。

社會氣氛正面 利推愛國主義教育

在迎接國慶75周年之際,陳卓禧對香港文匯報記者回顧了近年香港社會氣氛的轉變,如何為愛國主義教育創造有利條件。他指出,在2019年修例風波後,中央與香港特區政府都作出針對性的重大舉措,包括通過並頒布香港國安法、維護國安條例生效等,推動香港由亂到治,由治及興;至去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並在今年起施行,都成為了愛國主義教育的法律支撐。

同時,特區政府多個部門設立了專門單位,如由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領導的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康文署轄下的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在不同層面加強國家歷史文化和國情教育,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上連串的賀國慶活動,「這符合了愛國主義教育法中提出要『統一領導、齊抓共管、各方參與、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要求。」

愛國主義教育相關要求這數年亦融入到本港社會制度,陳卓禧舉例,如公務員和教師招聘需要通過基本法及香港國安法測試,不單增進申請人的認識,也成為相關職業生涯發展的引導拉力,而高中核心科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改革及加入內地考察,「這些都確保了愛國主義、對國家的了解、相關法律認知等,是不能夠遺漏的。」

事實上,香港青年學生近年對國家接受程度、對內地發展的興趣,及以實際行動表達心中愛國情懷均有增無減。港專學生發展部主管林燦森分享,港專在2022年成立了香港自資院校的第一支升旗隊,一開始約九成隊員是修讀紀律部隊課程的同學,但其後已有明顯轉變,加入升旗隊的還有修讀幼兒教育、運動類學科的同學,反映更多更廣泛背景的同學慢慢投入於認識及維護國旗的活動之中。

由「不關我事」到踴躍北上交流

他坦言,以往有部分同學對前往內地很冷淡,直言「不關我事」,但最近一年校方多個內地交流團,近至大灣區內地城市,遠至新疆等,參與情況非常踴躍,有修讀社工課程的同學積極投入跨境社區服務,有讀資訊科技(IT)的同學更主動提出希望到內地考察,想親身體驗其科技發展是否「如傳聞般厲害」。

對香港愛國主義教育的落實,陳卓禧分享了自己一個更長遠和高層次的目標,就是香港青年都能在情感上自覺去維護國家利益,當見到有違反或損害國家利益的時候,會自覺作出反應和行動。其次,香港青年應當建立大志,服務國家,為民族復興偉業作出貢獻,並將之與自己的事業發展前景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