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林永魏、林燦森、陳卓禧。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要成功落實愛國主義教育、達到預期目標,除了要讓同學讀萬卷書,更要結合行萬里路。港專學生發展部學生發展主任林永魏分享,針對過往西方對新疆棉花生產的失實指控及抹黑,校方為此特意舉辦新疆交流團,讓同學親身走進當地了解真實情況,參觀了包括溢達等棉花紡織企業和棉花種植基地等。

身為帶隊老師,林永魏表示,同學們在每一晚的小組分享會中,從一開始抱有懷疑、傾向相信網上的不實資訊,到後來經過與當地人民親身交流介紹後,真正了解到新疆棉花的優質生產與發展並非基於強迫勞動或壓榨維吾爾族人,而是得益於高新科技,「這對於培養同學的愛國情懷有很大的幫助。」

林永魏指出,過去受新冠疫情影響,不少同學無法到內地交流體驗,因此他們升讀港專後,都積極參與各項交流考察以至義工服務活動,親身與當地青年、創業人士及企業家交流,了解創科發展和創業機遇等。

訪創業孵化基地 啟發創業念頭

她舉例,有即將畢業、想發展運動相關事業的同學參加了中山交流團到當地創業孵化基地參觀後,萌生了進駐當地創業的念頭,並主動了解相關支持政策和資訊,「透過到當地親身交流,帶給學生啟發也是十分重要。」

港專學生發展部主管林燦森分享,他去年曾帶領港專升旗隊到深圳一間大學交流,並與該校的國旗護衛隊一起練習,其中一名港專升旗隊成員深深被該校國旗護衛隊步操時的整齊步伐與雄壯氣勢所震撼,相比之下自己和隊員的表現似乎差了一截,故對此感到十分不開心。其後,這名學生與老師傾談時,表示一定要發奮把步操和升旗練習得更好,同時也要在學業上更用心,最終他如願畢業後成功投考警察。

陳卓禧表示,這些都是到內地交流讓學生成長的實例,欣喜看到同學慢慢轉變,甚至將愛國主義教育與自己的生涯規劃以至事業發展相結合。有兩名港專升旗隊員畢業生,在今年分別於警察及懲教訓練中獲得代表全班第一的銀笛獎和金笛獎,「這都凸顯出同學的投入,將加入紀律部隊作為對香港社會以至國家貢獻的實踐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