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西方國家多年來試圖透過設立貿易壁壘等措施,阻止中國經濟發展。美國專家指出,中國已成為全球增長的最大引擎,強調美國應當將其崛起視為機遇而非威脅。

中國成全球增長最大引擎

美國智庫「印中美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斯泰恩博克指出,經過長達數世紀的殖民擴張和半個世紀的冷戰,西方國家透過不平等的經濟政策拉大與「全球南方」的經濟差距,但中國的崛起打破了這種局面。

中國在1949年經濟總量僅佔世界的比重不足5%,如今其國內生產總值(GDP)在全球所佔比重已達到約19%,且現時已成為全球增長的最大引擎,在過去10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30%。

斯泰恩博克還表示,中國對中低收入經濟體的影響巨大,「一帶一路」等發展項目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多邊金融機構,為多個新興經濟體的增長提供助力。

斯泰恩博克批評西方的保護主義、制裁和地緣政治博弈,對全球經濟復甦構成威脅,舉例中國的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兩個增長最快的出口行業,已成為美國和歐盟的打擊目標。他亦指出美國設立貿易壁壘推高採購成本,導致美國民眾為政府關稅戰和制裁行徑買單。

全球化智庫美籍高級研究員佐丁強調,美國政府應謀求合作共贏,不應該搞惡性競爭。中美建交45周年見證雙方貿易增長了200多倍,雙向投資存量超過2,600億美元(約2萬億港元)。兩國互利合作支撐了美國國內約260萬個就業崗位,為逾7萬家在華美企帶來超過500億美元(約3,883億港元)的年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