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來,揚帆奮進,推動中國經濟巨輪乘風破浪。「(中央)講得好清楚,開放那條路是不會變。」香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在中央支持下,香港持續是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得天獨厚的優勢,他相信在國家持續改革開放的時代大幕下,香港將繼續作為國際資本進入內地和內地資本走向世界的橋樑,而在助力人民幣「出海」的過程中,香港更可「乘東風」做大、做強、做優離岸人民幣業務。為了抓緊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機會,他指將從四方面入手,包括增強流動性、豐富產品、優化基建和加大推廣。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翠媚
剛剛在本月登「六」的余偉文,為金管局第三任總裁。他與前兩任總裁一樣,都是金管局「開朝元老」,但其實他與香港淵源不止於此,他甚至可稱得上見證本港回歸前後金融發展變遷,就香港建設離岸人民幣樞紐、各項互聯互通措施「通車」等大事記亦不難見到他的身影。余偉文早在1991年被派往外匯基金管理局,至1993年金管局成立後加入為高級經理,及後仕途平步青雲,至2007年獲委任為副總裁,2019年10月1日起出任總裁,政府今年7月宣布他再續任5年,由今年10月1日生效。
人民幣地位穩步升 成全球第四大貨幣
強大的貨幣是金融強國的基石,人民幣國際地位穩定提升,成為建立金融強國的重要支柱。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數據顯示,今年7月人民幣國際支付價值份額升至4.74%,按月提升0.13個百分點。在全球支付份額當中,首三位分別是美元、歐元和英鎊,人民幣排第四,連續9個月是全球第四大貨幣。數據亦顯示,人民幣作為全球貨幣,在貿易融資市場的份額,7月份達6%,高於歐元。目前已有30多個國家在貿易結算或投資中轉向使用人民幣,反映人民幣在全球,特別是新興經濟體的接受度和影響力大幅提升。
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余偉文亦相當看好人民幣國際化前景樂觀。他認為就中短期來看,內地將維持寬鬆貨幣政策環境,料有助帶動銀行和企業使用人民幣作為融資貨幣,長遠來看亦有許多有利因素,例如隨着全球供應鏈不斷重構,越來越多的內地企業尋求海外擴張,同時中國與東盟、中東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投資合作將持續發展,而隨着人民幣國際化步伐的加快,中國的貿易夥伴越來越願意在跨國交易中使用人民幣,同時來自實體經濟的人民幣活動,將進一步增加對人民幣產品、資金管理、長期投資和風險管理的需求。
正研究增強銀行人民幣流動性
為了抓緊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機會,余偉文指從政府角度,將從四方面入手,包括流動性、產品、基建和加大推廣。就流動性方面,他指至7月底,香港的人民幣存款為逾1萬億元人民幣,同月跨境貿易結算的人民幣匯款總額為1.2萬億元人民幣,他看到本港人民幣活動持續增長,包括在貿易結算、發債和投資方面,雖然目前本港的人民幣資金池規模流動性足以支撐目前的離岸業務規模,但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人民幣資金池規模的流動性需要隨着市場需求增長而成長,因此本港正研究如何增強銀行人民幣流動性,令香港銀行可更多去支持一些實體的人民幣活動及滿足客戶需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