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和同事午餐時談到養寵物的話題,他可以稱得上是「金牌鏟屎官」了。我養過不少寵物,但遠不如同事,他養過昆蟲、爬蟲類、鳥類、哺乳動物、魚類! 在香港這個人多車多居住環境擠迫的地方,飼養動物別說帶來什麼實用或經濟的好處,在寸金尺土的生存空間還要額外擠出地方給寵物,除了心理需要的驅使,很難解釋人類為何持續這種行為。飼養寵物這一種行為基本上是人類獨有,例如養狗,狗在人類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中國,養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距今已有約一萬年的歷史。 在河北徐水南莊頭遺址中,考古學家發現了狗的遺骸,證明了狗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之一。 在古代社會中,狗不僅是生活中的助手,還在許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到了周朝,養狗已經成為一項有專門官職負責的工作,即「狗官」或「犬人」。《周禮·天官》中便有關於這些官員的記載,他們負責宮廷中的犬類管理,顯示狗在古代社會中的重要地位。
古人養狗 守衛家園
在古代,狗的功能是實用的,牠們可以協助狩獵、守護家園等任務。如春秋戰國時期,獵犬和衛士犬被大量飼養,用於狩獵和防衛。此外,狗也曾作為食物來源,特別是在物資匱乏的時期,狗肉被視為珍貴的食材。
除了實用功能,狗還在祭祀和殉葬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商代,狗被用於祭祀和殉葬,古人相信狗能夠守護家園和亡者的靈魂。 這些習俗反映了古代人對狗的特殊情感和文化認同。
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們對狗的看法也逐漸改變。 從早期的實用功能逐漸轉變為陪伴功能。漢代的宮廷和貴族階級特別喜愛飼養各種犬種,養狗之風廣為流行。 唐代皇帝甚至為養狗建立了豪華的「五坊」,專門用於犬類的飼養。 到了明清時期,隨着西方犬種傳入中國,狗的陪伴價值逐漸突顯,成為人們情感寄託的對象。 許多文人墨客透過詩歌和繪畫讚美狗,展現了他們對狗的熱愛和情感依賴。其時,養小型犬成為一種時尚,尤其是在皇室中,慈禧太后等人都非常熱衷於養狗。
在現代社會中,寵物——尤其是狗,不僅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也對人們的心理健康產生了正面影響。寵物被認為是人類最忠誠的夥伴,能夠在人們感到孤獨時給予陪伴和安慰。 這種陪伴感對獨居或社交圈較小的人來說尤其重要。
另一方面,與寵物互動能夠促進人體內多巴胺和催產素等神經傳導物質釋放,這些物質與幸福感和滿足感密切相關。 同時,寵物的陪伴也能降低壓力荷爾蒙的水平,幫助我們在面對壓力和挑戰時緩解焦慮情緒。養寵物也需要投入時間和精力,照顧寵物的過程讓人們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能力,進而提升自尊和自我價值感。在近代社會,養寵物往往更容易與他人建立連結。例如,帶着寵物外出散步或參加寵物活動時,人們有更多機會與他人交流和互動,擴大社交圈子,增強社交能力。
儘管養寵物對大多數人來說有積極的心理影響,但也存在一些潛在問題需要注意。有些人可能會過度依賴寵物來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這可能導致他們忽略了自身的問題和成長。另外,養寵物意味着要承擔一定的情感責任。當寵物生病或去世時,主人可能會經歷悲傷和失落等負面情緒。
我們可以看到,其實只要我們一日有心理需要,「鏟屎官」的職位便會一直存在於人類社會中。
劉國輝老師(學研社成員,在大專任教心理學十多年,愛用微觀角度分析宏觀事件,為朋友間風花雪月的話題作準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