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陳安祺、温穎思、吳欣怡。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湯國華中學校長温穎思:讓孩子用心感受是厚植家國情懷關鍵

要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本港學校各師各法。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校長温穎思去年暑假就帶領學生到上海考察,印象最深刻的是參觀國產大飛機C919的製造廠,「原來向外國購入的客機,單是更換洗手間一個紙巾盒,就要高達2,000美元的『天價』;若更換座椅、引擎等更大型、重要的部件,費用更是不可想像。」在參訪後的反思討論中,她喜聞同學分享道,終於深刻體會到國家要自行研製C919的初心及艱巨的過程,為的是要實踐中國人獨立自主的飛天夢想。這令温校長明白,想培養具有深厚家國情懷的年輕一代,讓孩子「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心去感受」是箇中關鍵。 ●香港文匯報記者 鍾健文

隨着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在不同學科課程指引加入憲法、基本法、國家安全、國民身份認同在內的價值觀教育等愛國教育元素,加上新冠疫情後全面恢復公民科內地考察等交流團活動,温穎思留意到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感有明顯提升,從該校學生自評的「情意及社交表現評估套件」問卷結果顯示,學生在國民身份認同方面較全港學生的平均分為高,「情況令人鼓舞」,認為這離不開讓學生親身去體驗和經歷所帶來的正面影響。

着重情感牽引 指導學生識國情

温穎思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要推動愛國主義教育,無論是什麼形式的活動,都應該着重以情感去牽引、教導學生,從而讓他們加深對國家歷史文化及發展現況的認識和了解,同時增強對國家的歸屬感。上述上海考察交流,到訪一些國家前沿科創企業、參觀國產大飛機C919的製造廠,就是很好的經驗。

在校內方面,温穎思表示,有見我國積極協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樑築橋,該校去年就曾以「橋」為主題,透過跨學科方式讓學生研習武漢長江大橋,例如指導中三同學了解大橋的相關知識、設計師及工作人員如何無懼風雨、敢於付出,再用人工智能(AI)工具繪圖去表達出中國人刻苦耐勞和勇於承擔的精神,其中有學生繪畫了大橋建築工人的背影,以此表達對無名英雄的敬意。

「老師們發現,運用圖像表達可以比較清晰地掌握同學是否感受到我們希望所做到情感教育的目標與效果,而同學在這方面的提升也是顯著的。」

同時,學校又推行了「香港文物及博物館學生導賞員計劃」,培養同學充分掌握博物館知識及講解技巧,並為社區內的長者、幼稚園及小學學生提供如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等導賞,「這是一個能讓同學更加深入認識、了解國家歷史文化的做法。」

學校有責教導學生辨別不實信息

温穎思希望特區政府及社會各持份者能繼續不斷努力去推動愛國主義教育,「例如國家奧運健兒訪港就是很好的活動。」

她提到,現今社交媒體及網絡通訊科技發達,伴隨而來的不實信息氾濫,外國別有用心者會利用失實資訊攻擊、抹黑中國和香港的事例更屢見不鮮,因此學校有責任提供機會及平台去教導同學判斷信息真偽的方法,培養他們慎思明辨的判斷能力,並從而提升資訊素養,「這其實就像電話騙案,雖然已經有大量的宣傳,但依然有人被騙,所以我們也要教導學生要時刻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