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見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 發表重要講話
香港文匯報訊 新華社報道,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3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接見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探月工程成果凝結着我國幾代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從一個側面展示了我們這些年在科技自立自強上取得的顯著成就,充分展現了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和底氣。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追逐夢想、勇於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進一步增強全體中華兒女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起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磅礡力量。
習近平指出,外層空間是人類的共同疆域,空間探索是人類的共同事業。我們要繼續敞開胸懷,深入推進多種形式的航天國際交流合作,同各國分享發展成果、完善外空治理,讓航天科技成果更好造福人類。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強、趙樂際、王滬寧、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活動。
上午10時許,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來到人民大會堂北大廳,全場響起長時間熱烈掌聲。習近平等同大家親切握手,並合影留念。
中國走出高質量高效益探月之路
在熱烈的掌聲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他表示,今年6月25日,嫦娥六號完成任務後成功返回,我發了賀電。今(昨)天,我和其他中央領導同志來看望大家,代表黨中央,再次向大家表示熱烈祝賀和誠摯問候!
習近平指出,嫦娥六號完成了人類歷史上首次月球背面採樣,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是我國建設航天強國、科技強國取得的又一標誌性成果,是我國探月工程的重要里程碑。20年來,探月工程聚焦關鍵核心技術領域持續攻關,在科學發現、技術創新、工程實踐、成果轉化、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走出一條高質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測之路,為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為人類探索宇宙空間作出了重大貢獻。
習近平強調,探索浩瀚宇宙,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新中國成立75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國一代代航天人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推動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藍圖繪夢」到「奮鬥圓夢」,實現歷史性、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航天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讓航天科技成果更好造福人類
習近平指出,外層空間是人類的共同疆域,空間探索是人類的共同事業。探月工程始終秉持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合作共贏的原則,「嫦娥」既是中國的、又屬於全人類,為國際科技合作提供了廣闊舞台,為全球深空探索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我們要繼續敞開胸懷,深入推進多種形式的航天國際交流合作,同各國分享發展成果、完善外空治理,讓航天科技成果更好造福人類。
習近平強調,探索太空永無止境。希望航天戰線同志們再接再厲、乘勢而上,精心開展月球樣品科學研究,接續實施好深空探測等航天重大工程,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全面發展,為建設航天強國再立新功。
隨後,習近平等來到人民大會堂東大廳,參觀月球樣品和「九天攬月·探月工程二十年」成果展覽。
李干傑、李書磊、張又俠、張國清、吳政隆出席上述活動。
實施探月工程是黨中央把握我國經濟科技發展大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作為我國航天史上迄今技術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測任務,嫦娥六號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月球背面採樣返回,為未來我國開展月球和行星探測奠定堅實基礎。
嫦娥六號國際載荷
搭載與巴基斯坦合作的立方星
●在嫦娥六號探測器實施近月制動後成功分離,拍攝並成功傳回了月球的影像圖,已圓滿完成任務。中國國家航天局向巴方交接了立方星的數據。
搭載與法國合作的氡氣探測儀
●探測儀獲取了太陽風中帶電粒子通量的數據,並跟蹤了它們隨時間的衰減情況,還觀測了月球對這些粒子通量的屏蔽效應,對月球上的氡和釙分布進行連續111小時的軌道測量。目前,氡氣探測儀任務已經結束,成為月球背面的「永久」居民。
與歐空局/瑞典空間物理研究所聯合研製「月表負離子分析儀」
●該儀器已圓滿完成了在月表至少探測1小時的預定工作目標,國際首次在月表開展了負離子探測。目前,聯合團隊正在開展科學數據的分析工作。
搭載與意大利合作的激光角反射器
●作為在月球背面的定位絕對控制點,可以與其他月球探測任務開展聯合測距與定位研究。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凝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