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廣東人常說的「穩陣」以及其加強版「穩穩陣陣」,指有一個「穩」固的「陣」形;比喻穩定、穩妥、穩當、安全、有十足把握。
廣東人有以下的一個歇後語:
神仙過鐵橋——包穩陣
有神奇力量的神仙走過鐵橋,橋不易斷,他也斷不會跌倒,不就是包保「穩陣」了嗎?
「撳」,讀「禁3-6」,有按的意思。不少人把這個字誤寫作「拑」「㩒」。舊時,人們多在魚塘及小河游泳,游泳時如能「撳地游水」——雙手觸及塘底或河床,水必定淺,亦即必定安全。人們就用了「撳地游水」來表示處於一個「穩陣」的狀態。
「絡」有圍繞的意思;「籮柚」是廣東人對臀部的俗稱。舊時,婦女背負嬰孩時,用孭帶絡着其臀部而背得平平穩穩,嬰孩就不會掉下來。為此,「絡住籮柚」便有安全之意。
廣東人有以下一句俗語:
絡住籮柚吊頸
就是在安全情況下「吊頸」(上吊),即怎也不會被吊死,有「隱隱陣陣」的意思。試想先用一條寬帶子或大布巾圍繞着臀部從而承托着整個身軀,然後往「吊頸」會發生什麼事情。這會令套上的繩子不會從斜上方拉緊脖子,而造成腦內缺氧狀態而死。在這情況下,「吊頸」的人是不會死去的,比喻已做了一些特別措施致使某個行動會在非常「隱陣」的情況下進行。
示例:
家嫂,你帶阿B去游水,安唔安全㗎!
奶奶,我除咗形影不離,仲會同佢着救生衣、穿浮水袖同水泡㖭!
咁就真係「神仙過鐵橋」「絡住籮柚吊頸」,「穩陣」過「穩陣」嘞!
奶奶,我只係畀佢「撳地游水」,水位超過一呎都唔會見到佢㗎!
面對勝負所抱持的心態,筆者數十年來奉行連奪三屆男單世界冠軍的中國乒乓球名將莊則棟曾說的一句話:
勝利在望不等於勝利在握
比賽時,如對手以大比數落後,兼且只多打一分你就拿下比賽,你不就是無限的接近勝利嗎?比賽中風雲色變;若然你在此間掉以輕心,對手就有機會扭轉戰果,這只能怪自己沒有好好的去掌握勝算。形勢上,對手雖眼看落敗在即,但仍是有機會的;反正已沒什麼可輸,會放開來打,一分一分的追上去,正是未到終結「仲有古講」(還可把故事說下去);這告訴了我們:
面對即將勝利的大優勢或即將落敗的大劣勢,我們仍要拚盡至最後一刻,什麼結果也可能會發生的。
回說「穩陣」,筆者記得毛澤東主席曾說:
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比喻無論遇上什麼危險惡劣境況都是信心十足、毫不動搖。套在日常生活上,這個名言間接地告訴人們面對逆境時須積極,好形勢就會來。
粵劇中,「大花面」在演出時,「面譜」是用油彩直接塗在臉上;如劇情有需要抹眼淚,抹時自然不可讓闊袍大袖觸碰臉上的油彩,只能保持一個「很大距離」,否則變成名副其實的「大花面」了。民間就流傳了以下的歇後語:
大花面抹眼淚——離行離列
大花面繳眼淚——離行離列
比喻與事情的原本有很大差距。「抹」和「列」,文讀分別是「mut3」「lit6」;白讀分別是「maat3」「laat6/辣」(文讀通過音變而得)。此處,「抹」文白二讀均可,「列」則只取向讀「laat6/辣」。廣東人會把「抹眼淚」說成「繳眼淚」;為何有這個說法呢?「抹」指抹去、抹掉,引申作「掉」;通過以下音變,「掉」讀作「繳」:
掉/diu6;變調→diu2;變聲母→giu2/繳
「迾」,古通「列」,有人以此作本字,實多此一舉。
0 /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