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醫美成為新的消費熱點,醫美事故成為了醫美行業的痛點,不少顧客「美容」變「毀容」,「要美」變「要命」。2022年佐敦「詩凝美容」醫療美容事故涉案美容師,近日經九龍城裁判法院審訊裁定無牌行醫罪成,或將面臨監禁,將於明日(9月19日)宣判。面對醫美毀容乃至奪命的現象,醫美消費者應該如何安身?
醫美事故多發 網友:又係啲垃圾美容院!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近日,經九龍城裁判法院審訊裁定,「詩凝美容」美容師無牌行醫罪成,或將面臨監禁,將於明日(9月19日)宣判。
報道指出,2022年,3名女子在佐敦「詩凝美容」注射肉毒桿菌素後懷疑中毒,出現心跳加速、眼矇等副作用。負責進行注射程序的,是所謂「持牌打針」的「詩凝美容」董事張敏及美容師劉璐。
張敏並非醫生,劉璐自稱自己案發前兩周才上班。在以為張敏有「針牌」的情況下,劉璐有共識地與張敏為事主進行注射程序,致其受傷。張敏已於今年3月承認三項無牌行醫罪,判囚4個月,劉璐日前被裁定無牌行醫罪成,或將面臨監禁,還押明日判刑。
近年來,盤點媒體所披露的醫美事故發現,醫美致使顧客毀容甚至死亡的現象其實並不新鮮,「詩凝美容」絕非個例。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2012年,3名女顧客在DR醫學美容集團接受仍在臨床試驗階段的CIK(「細胞因子誘導殺手細胞療程」)療程期間,被輸註受細菌污染的血製品出現敗血性休克,致一死兩傷殘。
2023年,多名顧客在「女悅醫美」打消脂針後先後出現皮疹、硬塊及膿腫,疑感染膿腫分枝桿菌。據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2023年11月7日公布,截至當時,感染群組共涉及17名女子。
令人值得注意的是,據消費會2024年2月發布2023年度報告,美容服務投訴位列第5位,全年接獲1,484宗投訴,與醫學美容相關的激光/彩光美容服務及整形/注射/侵入性療程的投訴,分別有213宗和83宗,較前年分別增加44%及15%。
此外,據中消協統計數據顯示,從2015年到2020年,全國消協組織每年收到的醫美行業投訴從483件增長到7233件,主要問題包括:機構工作人員不具備執業資格,操作不規範;醫療產品渠道不明,部分醫美機構使用假貨、水貨針劑以及山寨設備等。
對於醫美毀容乃至奪命的現象,在「女悅醫美」事故發酵後,有網友痛批,「苦垃圾美容院矣」;有的直接用emoji表情表達憤怒;有的直呼,討生活不能沒有底線:
有網友表示,不能光愛靚唔愛命,「有命,才可以靚」:
有網友熱心提示,「入侵性嘅嘢都幾危險㗎」,做醫美前「最緊要做好功課先揀」,入侵性美容操作「一定要醫生」:
也有不少網友發出了批判的聲音,直指無牌行醫或成「罪魁禍首」,並呼籲重判重罰:
事實上,醫美事故案在港並非未有重判。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2012年的DR醫學美容集團致命醫療事故涉案人員經審訊後被裁定誤殺罪成,集團創辦人周向榮及實驗室技術員陳冠忠分別被判囚10年及 8年,負責進行CIK療程的註冊女醫生麥允齡被判囚3年半。
不過,醫美行業依舊存在諸多風險因素,醫美消費者需要謹防「被坑」。
醫美行業套路深 保持警惕多避坑
綜合香港文匯報、大公報報道,近年來,醫美備受港人青睞,醫美經濟更是成為大灣區新的消費熱點,但醫美行業套路深,存在許多風險因素。
醫生層面,「假醫生」沒有資質,無牌行醫大行其道。據香港文匯報報道,「詩凝美容」因打針人無牌行醫終釀成禍;據衞生署新聞公告,「女悅醫美」美容事故不排除涉及無牌行醫。
即便是「持牌行醫」,有的醫生也有可能對病人未進行謹慎義務。如DR醫學美容集團致命醫療事故中,負責進行CIK療程的註冊醫生麥允齡在療程過程中因嚴重疏忽非法造成死者死亡。
儀器方面,高仿美容機冒充正品增加潛在風險。據大公報報道,吉林省某大型整形美容醫院工作人員曾透露,醫美「黑作坊」會用兩三萬元的高仿設備冒充幾十萬的正品;香港海關今年3月在位於石門和觀塘的美容院檢獲2部偽冒美容儀器,使用有灼傷風險。
美容產品方面,過期藥品、三無產品渾水摸魚。2021年,新華社記者在四川成都某「護膚中心」暗訪,發現過期3年的「細胞修復原液」「三無」祛疤液體,還當場查出了一次性獸用注射器。使用三無美容產品或增加人體出現感染、排異反應、過敏反應、皮膚潰爛的風險。
變靚需謹慎 功課要做足
面對醫美行業亂象,醫美消費者應該多留心,「做好功課」。
據香港消費會消費警示,衞生署提醒,消費者選擇注射醫美時,應該着重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認準醫生資質:任何注射程序只應由本地註冊醫生施行,消費者應了解醫生的全名,並查閲香港醫務委員會註冊醫生名單,同時查詢其專業資格和相關資歷;如獲美容服務提供者轉介至醫生施行程序,應要求以書面形式提供醫生全名,了解其專業資格和相關資歷;
2.了解注射風險:注射前,先了解程序詳情、潛在風險和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徵詢醫生的意見,作知情的選擇;如曾對該注射針過敏,或擬注射部位有感染發炎,不應注射。
衞生署進一步提醒,如果出現感染病徵,如發燒或感不適,應立即求醫。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消息,醫美消費者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到多留心少踩雷:
1 選擇正規機構
可通過衞生、藥監部門的官方網站查驗醫美機構相關經營證件是否合規有效,了解醫生是否具有《醫師資格證書》和《醫師執業證書》,判斷藥物、器械等產品是否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審查認證等。不要選擇超過服務範圍的醫美項目。
2 仔細審查合同
應仔細閱讀醫美合同條款是否合理,檢查醫療機構和操作醫師是否具有相關資質,檢查麻醉、場所消毒、藥械使用等各項目的標準和收費明細。
3 全面了解風險
應當充分掌握所做項目的信息和內容,與主診醫師充分溝通,知悉該項目的風險性與禁忌症,不要因一味求美而忽視風險隱患。
4 留存消費憑證
應事先保存好相關診療紀錄以及發票存根等消費憑證,避免發生糾紛時無法提供相關證據,不利於後期維權。
5 及時有效維權
醫美消費過程中如果權益受損,必要時可申請醫療鑒定。及時與經營者協商,如協商不成,可以申請消協調解、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申請仲裁或到法院提起訴訟維權。
近日,深圳衞健委官方微信公眾號亦上線了「深圳醫美查」功能,消費者可以查看醫療美容機構的地址、許可證有效期、三年內行政處罰情況,助力醫美小白「避坑」。
正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如今醫美之風盛行,消費者應該「理性看待醫美需求,正確選擇醫美機構,審慎作出醫美決策」,警惕「毀容醫美」、「奪命醫美」,切忌盲目跟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