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滯症狀
●施榮棟註冊中醫
●可消滯的食物
●腸胃不適穴位

中秋快將來臨,慶祝佳節總會應酬和歡聚多。應節食物包羅萬有,其中月餅是不可缺少的傳統食品,其餡料主要是蛋黃、蓮蓉等,味道濃郁鹹香均屬高糖、高脂和高熱量,多吃不但容易食滯,也對健康有一定影響。而與親朋好友在賞月時,都喜歡圍爐聚飲,盡慶之餘總會吃得放縱一番,身體的健康指標不期然會被推高甚至超標。到節慶過後,也常常出現一些脾胃問題的症狀,如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胃脹、腹痛等;對於慢性疾病人士,更會增加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肥胖、心血管疾病等風險。因此,歡度節日同時,也要學懂消滯降脂法。 ◆文:香港中醫學會教學研究基金會司庫 施榮棟註冊中醫師(本版除註明外,均為資料圖片)

從中醫理論,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的調養是主宰後天生命活動重要的因素。而《脾胃論》曰:「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和《素問·痹論》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強調了過度的進食,脾胃容易損傷,影響其運化功能,可導致中焦氣機阻滯,初起常見食滯、胃脹、食慾不振,繼而出現胃痛、噯腐吞酸,肚瀉症狀,甚至可引起其他疾病。

在中醫角度上,食滯屬於中醫「食積」的範疇,「食積」原因有二:一是飲食太過,脾胃無法短時間內消化過多的食物,一般治療都以消食化滯方法,可選保和丸服用;二是脾胃虛弱,因脾胃功能較差,難以消化肥甘厚味的食物,所以治療以健脾胃和消食止瀉法,可選健脾丸服用。

在食療上,建議可在菜餚加上一些消食的中藥作配料,如山楂、炒麥芽、陳皮、神曲等,亦可在用餐同時飲用消滯飲料,以達消食和胃作用,一般都常以酸梅湯、普洱茶、青檸水跟隨餐用。本文則分享消滯的飲料,如沙棘茶、水果醋、蕎麥茶,使大家飲食有道 !

一·沙棘蜂蜜茶

材料:沙棘茶包(2克/包)、蜂蜜適量。

做法:用熱開水沖泡沙棘茶包、加適量蜂蜜。

功效:沙棘茶是從沙棘植物當中所提取到的果實,然後精煉成茶,用來沖泡的一種健康綠色茶飲。沙棘味甘酸,能溫養脾氣、 開胃消食,主要治療脾氣虛弱或食少納差、消化不良、脘脹腹痛等症。對食滯、消化不良等症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也具有祛痰止咳、延緩衰老等功效,對高血壓、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二·陳皮蕎麥茶

材料:蕎麥20克、陳皮12克。

做法:用熱開水沖泡陳皮及蕎麥,3-5分鐘即可。

功效:理氣消食。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蕎麥有顯著的健胃消食功能,也可以軟化血管,有降血壓,減肥排毒,清理體內毒素,激活胰島素分泌等功效。

三·山楂蘋果醋

材料:山楂片20克、蘋果1個、檸檬1個、白醋、冰糖適量

做法:山楂片清洗乾淨後,蘋果刮去果蠟,去芯切開,放山楂片,蘋果片和檸檬片入玻璃樽內,然後加入冰糖,用白醋浸泡,密封一周,便可飲用。

功效:蘋果醋中的醋酸可以幫助增加胃酸的分泌,從而促進消化;山楂開胃消食、化滯消積、活血散瘀、化痰行氣,用於肉食滯積、腹脹痞滿、痰飲。據研究顯示,蘋果醋也可以幫助降低血糖,尤其對於糖尿病患者有益;當中的醋酸成分,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有助促進脂肪的分解和氧化,從而有助於降低三酸甘油酯的水準、調節血脂、內臟脂肪等功效。

穴位按壓法

據中醫經絡學說,按壓穴位有一定的紓緩作用。消滯降脂可選三個穴位——「中脘」、「神闕」和「足三里」。

·中脘穴在上腹正中、肚臍向上4吋,是胃的募穴,用拇指按揉大概3分鐘,可帶來和胃消食的效果,有助強化腸胃功能、促進消化及消除便秘,舒緩腸胃不適。

·神闕穴位於臍中,與脾、腎、胃關係密切,為全身經絡總樞,用拇指按揉大概3分鐘,有調整腸胃蠕動的功能,能夠治療腹痛、經痛等症狀。

·足三里穴在膝蓋外側膝眼下方凹陷處,往下約3吋的位置,它是足陽明胃經合穴,用拇指按揉大概3至5分鐘,具有調理脾胃、和腸消滯和補氣強壯功效。

最後,緊記節日期間,堅持飲食有節,均衡營養,美食當前也淺嘗即止,吃宜清淡,避免生冷肥膩及難消化食物。中醫強調防病於未然,消滯降脂的茶飲或按壓穴位法,也只是應急措施而已。希望大家節日吃得健康,祝有一個美滿的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