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傲冬 民建聯秘書長
啟德醫院預計於2026年正式落成,屆時伊利沙伯醫院的大部分服務將遷移至新的醫療設施。雖然醫管局曾表示,會確保伊利沙伯醫院搬遷後不影響區內的醫療服務,但考慮到香港人口持續增加以及區內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社會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只會愈加迫切。因此,當局應充分考慮在伊利沙伯醫院原址保留必要的醫療服務,以確保市民在未來能夠方便地獲得所需的醫療支持和服務。
伊利沙伯醫院自1963年啟用以來,一直是香港主要的公立醫療設施之一,為廣大市民提供急症、住院及專科診療等服務,肩負重要的社會責任。然而,隨着伊利沙伯醫院的服務搬遷至啟德醫院,社區周邊的醫療資源將受到直接影響。這一變化特別是對於長期依賴伊利沙伯醫院的九龍西市民來說,必然造成額外的負擔,而對於原本就面臨需求上升的其他醫療機構,例如廣華醫院,將不得不承擔額外的患者流量。
事實上,醫療服務的可及性是評估一個地區醫療體系健康的重要指標。醫療服務的提供不僅取決於醫院的數量和設施,更關鍵的是居民能否方便地獲得這些服務。如果伊利沙伯醫院的大部分服務完全搬遷至啟德,可能出現跨區求診的情況,導致醫院的擁擠程度增加,令患者面臨更長的等待時間。面對香港人口增長和對醫療需求的日益攀升,醫療設施必須具備足夠的容量來應對未來的挑戰,如果不保留伊利沙伯醫院的醫療服務,將可能出現醫療資源不足的情況,這將對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
據醫管局的說法,啟德醫院未來主要服務黃大仙區、九龍城區和觀塘區的居民,但目前前往啟德醫院的交通配套尚顯不足,對於行動不便的長者和有特殊需求的市民而言,前往啟德醫院可能會帶來諸多困難。因此,當局有必要進一步加強道路網絡,以提高啟德醫院的可達性,確保所有居民都能夠方便地獲得醫療服務。
在醫療服務的規劃和調整過程中,社區的意見和需求應當得到充分重視。伊利沙伯醫院長期以來是九龍西居民的健康守護者。醫療服務的變化不僅涉及醫療設施的搬遷,還關乎市民的生活方式和健康保障。為了更好地滿足社區需求,醫管局應進行充分的社區諮詢,了解居民的意見和建議。在這一過程中,保留伊利沙伯醫院的醫療服務將有助於維持社區的穩定,並增強居民對醫療體系的信任感。
保留伊利沙伯醫院的部分醫療服務不僅是對居民需求的回應,也是對社區穩定和健康的重視。為了確保所有居民都能獲得平等且便捷的醫療服務,保留伊利沙伯醫院的醫療服務是必要的。未來的醫療服務應以社區為本,切實滿足市民的需求,讓每位居民都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保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