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聶曉輝)特區政府醫務衞生局正檢討公營醫療服務收費,並有意調整急症室及其他公營醫療服務的收費水平。社區組織協會等三個病人及長者團體昨晨聯同一班基層長者及長期病患者到立法會申訴部,向立法會議員李世榮等反映基層病人醫療負擔開支沉重的問題。
社協幹事彭鴻昌表示,不少基層病人因非綜援或年滿75歲長者生活津貼受助人,未能直接獲豁免公營醫療服務收費。團體希望醫療服務收費加幅維持在10%內,同時放寬申請醫療費用減免的入息及資產審查機制,並讓傷殘津貼及在職家庭津貼受助人可直接受惠,無須再額外申請。
居於公屋的長者楊女士與丈夫每月靠長者生活津貼過活,扣除租金及水電費僅餘約4,000元,兒子只是一名飲食業散工無力支援。由於二人均屬長期病患,每月需到公立醫院各專科門診覆診,「雖然每次診金連藥費僅百多元未必很貴,但加加埋埋就是負擔了。即使他日收費倍增都沒辦法,我們又未夠75歲可獲豁免醫療費,之前也不知道有非綜援的豁免計劃。」
盼領長生津者豁免收費年齡降門檻
社協表示,現時非綜援受助人只要通過入息及資產審查亦可申請醫療費用減免,但其每月家庭入息不可超過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的75%,建議參考申請撒瑪利亞基金的家庭定義,例如申請人屬未婚的非受供養人,只對其個人進行經濟審查而不計算其他同住家人的入息。
團體並建議增設「符合醫療費用豁免資格人士」類別,讓傷殘津貼受助人及在職家庭津貼受助家庭成員可直接受惠,同時將領取長者生活津貼者的豁免公營醫療收費年齡門檻,由75歲降至65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