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棠 香港都會大學商學院會計及財務系客席講師、註冊會計師、特許金融分析師

上次文章談及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在校內引起多位學生興趣。便以此機會再深入一層,討論關於ETF一般分類。通常會被分為主動型和被動型兩款。這次會先集中研究主動型。主動型交易所交易基金(Active ETF)由多年前差不多被遺忘轉為現今全球行業增長主要動力。此工具提供一種比超越指數共同基金(Mutual Fund)更便宜。截至7月底,據彭博社數據顯示,主動型ETF資產目前幾乎達到9,740億美元。

主動型ETF具多元優勢

主動型ETF是一種和股票一樣,可即日買賣,有實時報價之投資工具。其特點是由專業基金經理 「主動」管理,尋找超越基準,並根據市場變化而調整之一籃子投資組合,這與被動型ETF和共同基金特性不同。被動型ETF和共同基金通常會追蹤特定指數或行業,而主動型ETF則會根據基金經理策略和見解進行投資。主動型ETF優勢在於其靈活性和潛在超額(alpha)回報,高透明度、靈活交易、較低成本等。

主動型類別ETF自2006年以來就已存在,到2018年才達到1,000億美元資產,但近三四年來因政策而受改變。2019年美國監管改革後令該類ETF加快上市速度,整體資產以48%複合年增長率迅速增長。全球而言,同期內主動ETF數量已增加四倍以上,達到2,761個,而這只是開始。

現在這些主動型ETF仍處於成長初期階段,短期未來將以更快速度繼續成長。在國外,一些主動共同基金經理正在將他們最優秀團隊投入這個領域,再加上其營銷團隊針對各個市場策劃推廣,預計將會有更多主動型ETF面世。

雖然正值增長期,主動型ETF行業規模仍然只是其共同基金對手一小部分。僅在美國,截至2023年底,長期主動管理共同基金資產就達到13.8萬億美元。這個發展方向絕對是正確,特別是在美國,ETF享有相對於共同基金稅收優勢。根據ICI數據,僅在過去十年中,主動管理國內股權共同基金就已經出現超過2.5萬億美元淨流出。

相較之下,根據晨星(Morningstar)數據,美國上市主動ETF在7月吸資為創紀錄的279億美元。全球而言,主動ETF在2024年上半年佔據6,650億美元ETF淨流入創紀錄22.4%份額,並在同期內佔ETF發行41%。當然,這兩項流出來入數據之差別,也是受這兩個不同區域投資者情緒和當時市場狀況影響。

兩大利好因素助加速成長

此舉是在一些國家法規變更之後出現,因現時大部分法規僅允許被動型ETF(即指數追蹤 )。南非、日本和新加坡已進行變更。法國在4月批准主動ETF上市,預計明年中國台灣將出現第一批主動型ETF。投資者接受程度亦會得到一些大型資管機構如摩根大通、富達和黑石(BlackRock)提供主動ETF幫助。這些行業巨頭擁有大型銷售和行銷團隊,以幫助透過投資平台達成分銷協議。法規和程序改革仍然是主動ETF將繼續成長速度的關鍵因素。

另一個令主動型ETF成長加快因素,是因為成本問題。主動型ETF為投資者作考慮而收取較低費用。平均美國主動股權ETF收取32個基點,幾乎是其共同基金同業收取62個基點一半。在歐洲,相應數字分別是26個基點和112個基點。

港主動型ETF市場潛力佳

在香港市場上,這些主動型ETF並未非常受歡迎。市場仍然由那些收費高昂共同基金主導,而它們表現差異極大。例如,根據Morningstar資料,有大約72個由主要國外大型資管公司以及其有聲譽的國內銀行提供專注香港股票共同基金。在過去兩年,這72個共同基金中只有2個能夠超越其基準(恒指HSI),其餘都只有負回報。當然,目前股票市場並不處於最受歡迎時期,但仍有基金經理能主動執行出色策略並幫助投資者實現超額回報。在未來,投資者應更多注意這些主動型ETF,當其強勢到來時,相信它將成為投資者選擇的主要投資工具之一。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