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渴望成功,父母如此,孩子亦然。成功感就是自尊感的一個重要部分,可是由潛龍勿用、見龍在田,走到飛龍在天的階段是需要過程的,不可能一步登天,當中更是困難重重。

《易經》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由此看來,結果無論是好是壞,都是積累回來的。那麼要幫助孩子成功,我們要積累些什麼?

首先,要幫助孩子積累被尊重和信任的感覺,尤其在他們面對失敗、最需要尊重和信任的時候。

《中庸》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上天賜予人類人性,更希望人把自身的人性潛能發揮出來,焦點是好好發揮自己,並非與別人比較。可惜,人類愛好比較,人與人的比較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同時糟蹋了很多孩子原有的寶貴的潛能。

其次,是要幫助孩子建立一個觀念——失敗是成長必要且自然的部分。

相信大多數的人都聽過「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話隱藏的前提是要學會擁抱失敗,不要在遇上失敗時便否定自己,或任由其他人否定自己。能從失敗中學習,是反敗為勝的關鍵,也是人生歷程中不可缺少的素養。

《易經》的《習坎卦》指出險阻困難對成長的作用:「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坎的意思是危險;習坎,是指危險重重,或練習面對險坎的意思;有孚,維心亨,行有尚,是指在困難中要保持信心,在恐懼中仍然保持真誠,堅持下去,成功必然到來。

有些父母不能接受孩子失敗,不是責罵孩子,便是怪責別人,結果連孩子都不能接受自己失敗,其實這是很危險的。

第三,就是多讓孩子多點主動。

孩子與生俱來便有學習的能力和意慾,試想,孩子在生下來的頭一兩年,白紙一張,沒有語文基礎,又沒有參加過任何正規的訓練班,卻於短時間內學會說話溝通、爬行走路,這便是孩子具學習能力和意慾的一大證明。

父母有時候可能出於恐懼,害怕自己孩子成長的速度比不上別人。又可能出於心急,想盡快看見自己期待的表現,結果操之過急、揠苗助長,反倒弄巧反拙。

第四,是要長善救失。

《學記》有云:「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就要讚揚,並鼓勵他說出如何做到。《列子》用箭藝作喻,列子的師父關尹子問了列子一個問題:「子知子之所以中乎?」意思是你知道自己何以一箭中靶嗎?列子回答:「知道。」關尹子便說:「可矣,守而勿失也。」意思是你現在已守住你的箭藝了。

前文我們已提到以何種心態面對失敗,此可謂「救失」;要孩子說出所學,則是「長善」的一個好方法之一。

最後,筆者想借用唐代魏徵的一句話來作教兒的座右銘:「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大家一起努力吧。

◆盧偉成MH校長,筆名孺子驢,播道書院總校長、香港教育領導協會主席、新城電台親子節目《人仔細細》嘉賓主持、中國文化研究院學科顧問,致力在中、小學推行中華文化教育,並把中華文化價值觀之學習滲透於各個校園生活環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