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於對生命的關愛、珍惜和尊重,龔黃螢敏雖身處逆境仍奮力前行,書寫出一段段感動人心的故事。對她來說,32名嬰幼兒的寄養家長、「愛心二手站」創辦人、SEN青年陪伴者,不同的義工角色、不同的社會服務,既幫助了他人,也成就了自己。而她的故事,如同一股暖流,激盪着每一顆香港人的心,讓源源的善意和正能量,在香港這座繁忙的都市中迴旋播送。
印象中的龔黃螢敏Linda個性爽朗、處事周到,訪問當天甫見面,卻見她將原來的長曲秀髮一改成為及肩短髮,令本來率直的個性更加突出。「我剛把長髮剪了,就是要提醒自己要不忘做寄養服務的初心,繼續向『鼓勵更多青年和家庭加入寄養家庭行列』的目標前進,讓更多無辜的幼童得到關顧的同時,喚醒年輕人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以免禍延下一代。」開門見山快人快語,盡顯其行事的俐落、助人的決心。
當了多年嬰幼兒的寄養家長,Linda的愛心和付出,有目共睹,毋庸置疑。她在逆境中尋找力量,在平凡中創造非凡,在給予中收穫希望的故事,溫暖社會人心,照亮孩子未來。而這個故事,得從十多年前她參與義工服務開始說起。
面對患癌突變 毅然選擇行善
Linda的生活原本平靜而簡單,作為一名全職媽媽,她將大部分時間投入到了家庭和孩子們的教育中。「記得約在2007年的暑期,我讓子女參加了聖雅各福群會的活動,為陪伴他們成長,自己亦參與其中,擔任家長組的義工。」Linda慨嘆說,「我的三個小朋友自幼讀書唔叻,在學校常被老師誤解甚至標籤為貪玩、無心向學的學生,從來未被表揚過,唯獨去當義工時,卻因認真投入且能獨當一面,照應數十位新同學而備受肯定和讚賞。」每每說到這裏,她總為子女抱不平,「成績表現不理想不一定就是因為小朋友偷懶無用功,只是這套教學方法不適合每一個孩子。」孩子們在學校的經歷除了讓她感到心痛和不滿外,也令她意識到要為子女覓出路,全力支持他們求學上進。為得到更多儲蓄供他們到海外升學,Linda決定重新投入社會。「當時經朋友介紹,找了一份職業治療師助手的兼職工作,出於『母親的抉擇』,我專注嬰兒照顧和特殊孩童照顧,期間兼讀證書課程,而我的工作表現亦得到同事欣賞,還因此加了人工,可以用專業專長幫助身體缺憾的孩童並且得到認同,令我倍感開心。完成課程後我以為一片光明,更憧憬由兼職轉全職,就這樣一直做到退休。」
可惜,人生總是變幻無常。2009年,Linda的生活軌跡發生了轉變,她被確診患上末期癌症。面對生命的脆弱,她選擇了堅強。在經歷了六次化療和三十五次電療後,她的身體雖然虛弱,但內心卻更加堅定。她決定要善用剩餘的時間,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緊急寄養家庭 擁抱受助孩童
「自己做事一向積極進取,永遠都在計算着條橡筋可以拉到幾盡就拉幾盡。但在經歷六次的化療和三十五次的電療中,連行、坐、卧都辛苦無力,拿藥都是丈夫幫忙,孩子放學就幫手去買菜,當他們回來告訴我﹕『姨姨讚我們乖呢!』我心裏不禁一陣酸楚:現今誰家的小學生放學後要幫手買菜?不過這從中卻培養出了他們的獨立,也算好事。」回想起來,Linda雖無奈,但始終帶着樂觀。
在與癌症抗爭的日子裏,她深刻體會到生命的寶貴,這讓她更加堅定了要善用時間去影響和改變更多生命的信念,也讓她毅然將病痛的挑戰轉化為行動的力量,和丈夫一起投身成為緊急寄養家庭,照顧缺乏家庭關愛的嬰兒。2011年,在完成所有療程後並順利進入積極復康治療進程中,他們接待了第一個孩子。這個小小的生命,不僅在她的家庭中感受到了被愛,也給龔家帶來了正能量和歡笑,令他們一家走出病痛的哀傷。至今,他們共擁抱了32名需要關愛的嬰兒,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溫暖的家。
Linda表示,這些嬰兒中有些因為父母吸毒的關係,在胎內受藥物影響,不足月,過輕 (曾接待過出世時體重不足1KG嬰孩) 或反應遲緩,他們小小的身軀承受着不由自主的病苦磨難,更需要加倍被愛和照顧。「曾經當職業治療師助手專注於嬰兒和特殊孩童照顧的經驗,此時也正好用得上,很感恩我的丈夫和子女也會一同幫忙照顧。其實32個孩子每一次離開這個家,我們都很不捨,都會給他們做一個相冊作留念」,她視這些孩子如己出,盡量用愛填補了他們生命中的缺失。
創愛心二手站 衍生多元服務
Linda常言,雖然自己能力有限,但仍會將所擁有的資源,盡力回饋社會。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她發現家中積累了許多物資。為此,她於2014年創立了「愛心二手站」,決定將這些物資整理後以低價出售,並將收入用於幫助弱勢群體,更得到社區的青年義工參與,共同推廣綠色生活。發展至今,「愛心二手站」已經成為連接社區、傳遞愛心的重要平台。「『愛心二手站』從一個小小的攤位開始,簡單來說只是向聖雅各福群會借了一張枱用作羅列及派發物資,讓有需要的人選得心頭好,同時宣傳環保,此舉一做就七年。其實也不應該用『派』字,應該是自己『揀』,想要甚麼就『攞』才對。」Linda笑言。
直到2019年,她認識到弱勢社群在尋找工作時往往面對障礙,才正式開設實體店舖將所收集的物品義賣,收集各區有心人士捐贈的二手物品,加以整理後廉價出售,當中所賺取的收入,均會用作幫助弱勢社群,並為SEN(特殊教育需要)人士提供就業培訓、津貼和工作機會,盈餘則捐助社福機構。「『愛心二手站』不僅透過培訓以提升SEN青年發展,還與多個機構合作開展了一系列的社會服務活動,包括派發月餅、賣旗、派發物資、疫情期間的飯盒派發等。這些活動既幫助了有需要的人,也讓參與的青年得到了成長和鍛煉。」Linda滿有成就感說。
燃點溫暖明燈 光輝耀己照人
參與義工服務送暖、投身寄養家庭贈愛,創立「愛心二手站」助弱,Linda的努力和貢獻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除於過往多次獲頒社會福利署「傑出家庭義工」「義工金獎」「2024優秀個人義工獎」等獎項外,亦獲得再生會「十大再生勇士」、香港義務工作發展局「2023傑出義工」、國際獅子會中國港澳303區「香港十大優質社會服務」、香港復康力量「2024在職達人」的機構等榮譽。Linda最近還獲得了《香港救助兒童會》首屆[救助兒童獎]。這些獎項不僅是對她和家人參與義務工作的認同與鼓勵,也是對「愛心二手站」工作的肯定。
Linda用自己的行動激勵了更多人投身於扶困助弱行動中,她的故事,如同在夜間燃點起的一盞溫暖明燈,照亮了孩子的未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