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反詐騙大聯盟昨日舉辦「政商民齊心反詐騙暨振興經濟嘉年華」,賓主主持啟動禮。 香港文匯報記者子京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子京)網上騙案近年層出不窮,民間反詐騙大聯盟昨日在新界馬鞍山商場舉辦首個「政商民齊心反詐騙暨振興經濟嘉年華」。活動結合防騙講座、苦主分享,連同免費法律諮詢、防騙測試攤位,以及各式遊戲、話劇表演等,向市民推廣防騙知識。主辦方還派發商戶優惠券,吸引市民留港消費。

出席活動的特區政府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表示,隨着數碼時代的來臨,犯罪分子不再依賴傳統的刀槍搶劫,而是轉向日益猖獗的網絡詐騙。今年上半年共錄得近兩萬宗騙案,損失金額高達約45億元,其中六成屬網上騙案。

張國鈞籲善用「防騙視伏器」

他強調,特區政府會繼續與民間組織合作打擊詐騙活動,如警方與金管局和銀行業合作,在「轉數快」系統中推出「可疑識別代號警示」,目前已發出超過65萬個警示。他呼籲市民多使用「防騙視伏器」,提高警覺性,以防範詐騙。

香港警務處反詐騙協調中心高級督察劉肇龍談及詐騙趨勢,2023年的騙案數字共39,824宗,損失金額達91億元,接近每兩宗罪案就有一宗是騙案,最常見騙案包括網上購物、投資、釣魚等。

藝人盧峻峯昨日現身講述誤墮短訊騙局而損失約15萬港元的經歷。他說,不法分子會利用釣魚短信誘導收件人進入假網站,並自動填寫個人和信用卡信息,從而導致信用卡被盜用,呼籲市民要提高警覺,避免遭受金錢損失。

專家倡市民在做決定前應冷靜思考

臨床心理學家張展圖在分析騙案苦主被騙心態時指,人們在面對「慾望」和「恐懼」時最易受騙,如投資詐騙正是利用人們對金錢的渴望,誘使他們在短時間內做出未經深思熟慮的決策。他建議市民在做決定前,應冷靜思考,分清慾望與需求,並與親近的人商量。

民政事務總署署長張趙凱渝表示,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將繼續致力於幫助市民,以具體行動加強市民的防騙意識。

民間反詐騙大聯盟發起人、立法會議員吳傑莊表示,儘管近期騙案數量並未大幅增加,但詐騙手法變化多端,為此,大聯盟推出多項措施如免費法律諮詢,協助市民了解如何保護自身權益,開展「防騙體檢」服務,通過問卷測試以提升公眾的防騙意識和知識。

吳傑莊強調,振興地區經濟與推廣防騙教育相輔相成,兩者都旨在提升市民的生活質素和幸福感。本次活動有多家商戶積極提供優惠,實現政商民合作,振興地區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