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華與讀者們分享創作感悟。 主辦方供圖
◆在戶外舉辦的新書首發式吸引了眾多讀者。主辦方供圖
◆余華新書《山谷微風》。主辦方供圖

當代作家余華的新書《山谷微風》首發式日前在阿那亞·三亞舉行,余華在此與千餘名讀者分享創作感悟。

余華被坊間譽為「中國的查爾斯·狄更斯」,作品以批判題材出名,其早年創作的《活着》《許三觀賣血記》《在細雨中呼喊》等長篇小說在中國產生了巨大影響。近年來,慣於「把悲傷帶給讀者、把快樂留給自己」的余華卻常常與「鬆弛感」一詞同框,這讓中國諸多年輕人與這個已過花甲之年的「小老頭」產生共鳴,其採訪語錄時常在互聯網上走紅。

據介紹,《山谷微風》創作時間橫跨40年,包括12篇今年剛寫成的散文,書名來自於今年4月發表的散文《山谷微風》。余華說,今年2月底,他來到三亞居住,建築物中的風、公寓陽台上的風、散步時的風,帶給了他不同的感受,也喚醒了他少年時對風的記憶,由此開始了這一散文系列的創作。

鼓勵年輕人趁青春勇敢前行

「緊張還是放鬆,都是生活給予的,什麼時候給予什麼,是生活的意願,我們沒得選擇,只有接受。」腰封上的這句話點出了這本散文集的「神」。余華補充說,我們要用積極的態度接受生活給予的東西,這是我們可以選擇的。

緊張到焦慮、放鬆至「躺平」,余華關注並理解着當下人們所處的困境,並嘗試給出解答。他認為,首先要正確看待緊張與鬆弛之間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如果感受不到緊張,我們也就感受不到鬆弛,二者沒有好壞之分,都是生活中的必需品」。

這一觀點體現在余華的創作中,小說或悲傷或諷刺的文風與《山谷微風》中輕快的表述大不相同。余華的回應則引發一陣哄笑,「大家說我常把讀者寫哭,其實我自己在創作的時候也哭,但是我寫《山谷微風》的時候沒哭,散文篇幅較短,還沒來得及沉重就已經結尾了。」

年輕讀者們渴望從余華身上學習獲取這種「鬆弛感」。余華表示,當人擁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在緊張中「浸泡」的時間夠久,自然就鬆弛下來了,「我的年齡讓我掌握在緊張和鬆弛之間進行選擇的技巧」。

由此余華鼓勵年輕人不要怕遺憾,保持積極的人生態度,在正青春的時候勇敢地探索前路。 ◆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