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珏
最近,國產一款遊戲《黑神話︰悟空》風靡全球,成為中國3A遊戲的里程碑,銷售輕鬆突破15億元人民幣大關。如果你去感受下這款遊戲,就會發現它已經把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完美的結合,讓遊戲玩家有種沉浸式的電影體驗。遊戲中的主人公是《西遊記》主角孫悟空的繼任者,被稱為「天命人」,既有悟空先天的基因,但也在探索自我的人生,充滿了中國傳統哲學的思辨。
在我看來,這部遊戲的成功恰恰也是發揮了這個「天命人」的思考。首先它取材於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西遊的人物和故事大家耳熟能詳,這既是需要傳承的「天命」因素,但又要從原本熟悉的模式中加入很多現代思考,讓大家品出舊瓶新酒。另外遊戲的場景不少取材於我國的名勝古蹟,比如山西的小西天等,再加以創作,使得遊戲的歷史文化感更顯厚重。
最讓我眼前一亮的,是遊戲的音樂大量運用了中國傳統音樂的元素,再加以創新。比如迎戰黃風怪,加入了一段陝北說書,濃郁的方言文化味道,恰當的畫龍點睛。再比如《往生咒》的音樂,誦念佛經的節奏感把人帶入故事。最讓人驚喜的是,遊戲音樂有效把大家耳熟能詳的時代文化基因融入再創作。比如,遊戲選取的《天宮迅音》這首曲子,最早是1986年版央視電視劇《西遊記》的序曲,作曲家許鏡清當時把民樂和西洋電子鼓全新結合,創新展現出孫悟空揚威天宮,一個觔斗十萬八千里的奇幻形象。如今在遊戲中傳承創新,把這首樂曲重新編曲演繹,一下喚起了很多人當年追看電視劇《西遊記》的記憶。
遊戲中還選取了86版《西遊記》中的《敢問路在何方》,當「天命人」戰勝孫悟空的遊魂,收齊六根中最後一根,老猴子為「天命人」戴上金箍,再次開啟取經之旅,響起的就是這首曲子,意味深長。因為這個遊戲其實暗含着不同的結局,另一個結局是「天命人」戰勝二郎神楊戩,得到孫悟空的真意,跳出輪迴,重回花果山自由生活。我想這個也是遊戲創作者對於「天命」的深入思考。
這款遊戲的成功得益於文化和科技,傳統和現代的結合,也標誌着中國遊戲的整體製作水平,已經處於世界領先,也體現了多年來中國軟實力不斷提升的水平。不過,重要的絕不是沉溺於一時的功名,而是真正要傳承和認識自己的文化,要站在文化之命根上,不斷創造新的東西,通過時間和沉澱,創造自己的東西,帶到世界上。這才是真正的不負祖先、不負天命。
很高興的是這次遊戲的開發團隊位於深圳,是屬於我們粵港澳大灣區的光榮,說明大灣區的文化和科技融合已經走在前面,未來更需要進一步形成合力,推動更多跨界和創新。今年大灣區藝術節,我就計劃帶來一個和廣東粵劇結合的創新弦樂作品,我想重要的還是大家要真正去做、去嘗試。就像這款遊戲的創作人馮驥所說的,重要的不是抵達靈山,而是走上取經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