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將在10月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至今已展開30多場施政報告諮詢會,並重視與基層市民的互動交流。繼18日在大埔舉辦首場地區諮詢會後,昨日,李家超率領多位司局長在旺角再次舉辦地區諮詢會。李家超在總結發言時強調,市民反映的意見有助官員了解不同地區問題,亦極具啟發性,知道細節才能解鎖問題,特區政府會就市民提出的意見一一研究。就社會關注的劏房問題,李家超表示,他會在施政報告中向市民交代整個處理劏房的做法。 ◆香港文匯報記者 康敬
昨日舉行的第二場地區諮詢會歷時兩小時,有逾120位市民參與。活動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由行政長官和司局長聽取市民發表意見,觸及的議題十分廣泛,包括土地房屋、交通運輸、創新科技、金融發展、文創產業、教育、青年、扶貧助弱和醫療服務等。第二部分是小組討論,出席市民分為四組,分別圍繞「拚經濟謀發展」和「惠民生添幸福」兩個主題,與行政長官及司局長進行深入討論。
行政長官輪流參與每個小組的討論,與市民直接交流,聽取意見。
劏房問題是不少基層市民最關心的問題,李家超在諮詢會後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在看完報告和與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成員討論後,他提出了新建議以供成員參考,冀不止是目前解決劣質居住環境問題,而且長遠可以真真正正處理整個問題。就此,他期望工作組一個月之內再次提交更完善的工作報告。「在諮詢期間有關劏房的不同意見,肯定都會納入考慮。我會在施政報告交代整個處理劏房的做法。」
冀源頭減少學童壓力
有市民關注社會福利,尤其是學童的精神健康、情緒及壓力,問政府會否考慮延長以學校為本的三層應急機制,盡早為有較高自殺風險的學生繼續提供支援。李家超表示,到年底會檢討該機制,檢討也將納入上述意見;與此同時,另一隻腳亦要走得快,減少學童精神健康問題的來源,要重點研究如何令到少些青年需要幫助。
針對其他社福方面的建議,李家超坦言,在社福方面始終有資源和人手限制,故要考慮處理的優次,如某些地區有個別性的欠缺,特別需要照顧,相信相關局長、部門聽到後會盡力去解決。
有不少市民關注香港整體經濟發展動能,有零售業人士提出行業面對較大挑戰。李家超回應指,香港整體經濟勢頭是正面且會持續的,第二季GDP約有3%的增幅。「我們明白一些行業面對挑戰,畢竟香港正經歷轉型期,一些行業面對更替期,哪一個行業或公司有特別困難,政府會盡量幫助,也會推出許多優惠措施,包括國家的惠港政策,經濟動力應該可以持續。」
善用海資源拓展旅業
對於有市民提出旅遊、體育、創科方面的發展建議,李家超說,這些是政府重點發展的,亦希望業界共同參與。如旅遊方面,香港的海資源豐富,旅遊業界與熟悉情況的地區人士參與設計旅遊路線,一定吸睛,政府也有鼓勵金計劃鼓勵打造新的旅遊路線。在體育發展上,除了政府花費過億的資金支持行業外,更重要的是不同企業、單位參與為不同體育活動提供資金配套。
對於創科發展,李家超形容這是「競爭的遊戲」,政府的目標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會繼續努力做好資金配套,更重要是業界的共同參與,強化香港的創科優勢,做好創科方面的教育工作,相信會事半功倍。
三點體會 信心大增
李家超分享其在諮詢期間的體會:第一,很多意見都圍繞着他在諮詢初期提出的三方面重點,即全力發展經濟,聚焦改善民生;強化自身優勢,發掘新增長點;以及把握國家國際雙機遇,搭上國家發展快車。第二,市民提出不同意見和要求的同時,亦有說出一些鼓勵政府的話語,認同政府的工作成果,這使他很鼓舞,更增加了他的信念,就是只要政府施政以人民為中心,就會獲得市民認同。第三,大家都很熱愛香港,在發言中都流露出對香港的熱誠和期盼,亦對香港有信心,都很希望為香港發展出謀獻策。
他說:「現時是全力拚經濟、謀發展、改善民生的最佳時機。香港正需要更多參與者、創業者、經營者,與政府一起共同創新求變,共同提出新想法,在各領域推進落實。」
市民意見及建議摘錄
社會福利
郭小姐:建議將社區客廳計劃拓展到其他區,惠及更多劏房戶和基層學童。
朱小姐:加強特殊照顧人士的支援,如提供在家照顧技能的培訓、心理健康支援等,希望政府投入資源鼓勵更多人投入社福行列。
王先生:幫助長者在家中安裝跌倒感應器,在門口加裝感應器,如長者一兩天未出門就發出提示,鄰居發現後可以及時支援長者。
提振經濟
魏女士:零售行業面臨挑戰,可考慮派發本地消費券,吸引市民留港消費。
陳小姐:文藝界一直有場地不足困擾,望釋放商廈潛力,支持發展成藝文場所。
吳先生:香港在ESG認證方面有聯通國際和內地的優勢,建議政府施政報告中能有更多支持政策。
土地房屋
陸先生:香港住房緊張,建議政府考慮修改郊野公園條例,釋放土地發展潛力;希望率先由公營房屋提高最低居住面積,提升市民幸福感。
交通基建
陳先生:在北部都會區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並建議建立大數據綜合管理平台。
張先生:南區交通問題困擾街坊,希望確實南港島線(西段)的發展時間表。
教育
吳先生:建議為新來港學童提供入學前培訓,適應學習環境。
劉女士:學生應熟練運用兩文三語,建議多舉辦小學生的文體交流活動。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康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