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李立業、彭育華。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病人服務大使(左)協助病人使用一站式電子服務站。 醫管局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明)醫院管理局的專科門診診所每日有大量病人輪候診症,局方為改善病人長時間輪候時間,近年引入多項電子化與自助服務措施,包括引入電子服務站、綜合病人服務站、自助監察站,以及提升HA Go App的功能等,提供預約及繳費服務,而病人透過HA Go App,能隨時查閱自己病歷紀錄和更改預約覆診或抽血日期,更增加照顧者模式的服務,讓病者家人連結其HA Go App,可隨時提醒病者覆診甚至為其支付費用。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聯網運作)李立業介紹,上年度專科門診有超過800萬求診人次,無論登記、繳費、診症、取藥和預約覆診期都有大量病人要輪候,為改善病人診症體驗,近年引入多項措施,如2022年底推出病人服務大使計劃,聯同專科門診同事和義工團隊,在整個流程上為病人提供協助,至今年有50名全職病人服務大使服務病人。

App至今有逾335萬個下載

局方並加入科技元素,包括2019年推出一站式電子服務站,病人或照顧者可透過服務站登記及繳付診症費、藥費和出院繳費等費用,公立醫院及門診現有超過250部電子服務站,涵蓋37間醫院,未來會繼續增加。局方去年亦推出綜合病人服務站計劃,一站式預約專科及專職醫療如物理治療、職業治療和X光等服務,至今有29間醫院設服務站,日後推展到所有適用的專科門診。

HA Go病人電子紀錄程式更加入多項功能。醫管局醫療信息主管彭育華指出,該程式已有超過335萬個下載,當中260多萬病人成為正式會員,另有20萬屬病人的照顧者。登記成為正式會員,則可透過應用程式收到繳費提示,支付不同費用,並可掃描單據上的條碼繳交藥費和住院費,付款可查看繳費紀錄和下載收據。

「排隊易」讓病人得知輪候診症時間

李立業表示,HA Go內的「排隊易」則讓病人得知輪候診症時間,亦可知道輪候取藥進展,若有需要,更可在程式內選擇藥物送遞服務,將藥物送到家中或指定地點,「去年5月起有超過1.2萬名病人用這服務,如有很多藥物又或藥物較重,我們都鼓勵病人可以作為一個選擇。」

另外,HA Go除可預約覆診和抽血日期外,亦可作出更改。

彭育華指出,HA Go除能記錄病人體重、血壓、體溫等超過10種身體狀況外,更進一步讓病人輸入自我監測的數據,上載到臨床管理系統,「回來覆診時,醫生就可直接看到他在家中自我監測情況,如血壓或血糖指數控制得好不好等,希望可為其提供更適切治療。」

除該程式外,局方亦設有自助監測站,病人自行量血壓、心跳等維生指數,亦直接上載到臨床的醫療系統。

HA Go App在2020年下半年更設立照顧者模式,令照顧者與病人連結,可以管理和查閱其照顧的家人的身體狀況,如看到其化驗報告,並可為其輸入健康數據,另外可以收到預約提示和服藥等紀錄,以及幫病者支付醫療費用。今年4月有關模式更擴展至用戶可邀請照顧者透過遙距醫療陪同參與視像會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