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話:悟空》一上市就火爆,肯定有人會問,為什麼一個遊戲值得這麼轟動?我們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從小就被教導不要「玩物喪志」,而遊戲更是被視作毒害青少年身心的元兇,大多時候遊戲在媒體上的出現,還伴隨着「上癮」、「氪金」、「不務正業」等字眼。
可成思想文化傳播載體
但對不少遊戲從業者、遊戲發燒友、二次元用戶來說,他們人生中的很多重要時刻是發生在遊戲或動漫裏的,遊戲也可以成為思想和文化傳播的載體。如在80後記憶中不可抹去的《仙劍奇俠傳》,在國產單機遊戲尚且混沌的年代敢於創新,通過文學化的劇情表現,滿足了當時玩家們對中華傳統文化中神魔世界的想像,雖然在玩法上並無太大革新,但就其精神內核來說,有着最純正的中國味,尤其是「俠與義」的結局更是感動了無數玩家。
但此後的數十年,我們看到的大多數遊戲,是流水線機械式的氪金手遊。有能力做3A單機遊戲的大廠都清楚,在遊戲圈內,3A遊戲代表的是一個國家的遊戲製作水平,但仍懼怕這個充滿不確定的市場,生怕所投入的會打水漂。
創造中國故事文化符號
直到《黑世界:悟空》出現,在Steam上,遊戲的好評率超過95%+。有遊戲玩家說,就算其最終銷售額可能連《王者榮耀》一個月的收入都不到,我們也要支持它,因為它向世界證明了中國也有做好遊戲的能力,中國遊戲人也可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故事和文化符號。而在國際上,顯然《黑世界:悟空》已經憑借其扣人心弦的劇情、精美的畫面和深度的遊戲體驗收割了一大波玩家。
遊戲無罪,玩物也不一定喪志。《黑世界:悟空》作為一款現象級遊戲產品,或將幫助我們重新審視遊戲在文化傳播上的影響力和價值。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