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海洋公園的大熊貓「盈盈」誕下一對龍鳳胎,是大熊貓有紀錄以來最年長的初次成功產子,為香港增添了一份特別的禮物;另外,中央送贈給香港的一對大熊貓即將到港,意味着香港即將擁有6隻大熊貓。政府相關部門和海洋公園一方面要重新規劃、擴建熊貓場館,以滿足保育和吸引遊客的需要;另一方面積極借鏡內地和海外經驗,善用網絡營銷,大力發展「熊貓經濟」,為香港凝聚更多更大的人氣財氣。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昨日表示,這對新生的大熊貓寶寶將會留在香港,並且透露中央政府再贈送給香港的一對大熊貓預計將在下月底前抵港,再次充分體現中央對香港的全方位關心、愛護、支持,值得全港市民好好珍惜。
社會有不少聲音提議,香港應該把握機會發展「熊貓經濟」,參考內地和海外的經驗,可以記錄大熊貓從出生到成長的整個過程,並定期、即時與外界分享,以保持熱度並塑造「熊貓明星」。內地的大熊貓粉絲們已經對香港的大熊貓龍鳳胎寶寶表現出了極高的熱情,紛紛在社交媒體上送上祝福,並期待海洋公園能夠早日公開展示這對大熊貓寶寶。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探訪大熊貓將成為內地遊客赴港的新玩法,為香港帶來新一波的旅遊熱潮。特區政府和海洋公園當然要抓住這一熱潮,積極籌備相關活動和設施,吸引更多遊客前來體驗大熊貓魅力。
發展「熊貓經濟」,香港需要多汲取內地和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內地形成了多樣化的大熊貓網絡營銷手段。首先,可以利用社交媒體平台進行廣泛傳播,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上,大熊貓的萌態視頻、生活照片以及趣味故事層出不窮,吸引了大量粉絲關注。這些平台不僅提供即時互動機會,還通過話題挑戰、直播互動等形式,進一步增強用戶的參與感和黏性。其次,還要注重線上線下活動結合。例如,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經常舉辦大熊貓科普講座、親子互動體驗等活動,讓遊客近距離接觸大熊貓,感受其可愛與珍貴。這些活動再通過線上管道進行廣泛宣傳,吸引更多遊客前來參與。
除此之外,多地十分注重開發與大熊貓相關的周邊產品,從電影、電視劇到動畫片、遊戲等各種文化產品中都可以看到大熊貓的身影。這些文化產品不僅豐富大熊貓的形象內涵,還為大熊貓品牌的國際化傳播提供有力支持。香港作為東方荷里活,在影視製作方面有很強的實力,正好結合自身優勢塑造大熊貓的可愛形象,從而產生更大的經濟和文化價值。
此外,考慮到大熊貓數量的增加,海洋公園需要擴建大熊貓館,以滿足大熊貓居住和保育的需要;在擴建過程中,政府和海洋公園方面要特別注重給遊客提供更加豐富和舒適的體驗。近年來,遊客來港越來越注重深度遊、文化遊、生態遊,類似大熊貓龍鳳胎誕生這樣的事件,龍鳳胎成長的歷程,本身就具有重大營銷價值。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應該特別重視這些事件的營銷,讓遊客在香港的行程更加豐富多彩,為香港旅遊增添色彩。
發展「熊貓經濟」是提升香港旅遊吸引力的有效途徑,亦是促進文化交流、增強城市國際影響力的重要舉措。特區政府和海洋公園應攜手合作,不僅在硬件設施上做好準備,更要在軟件服務上下足功夫,通過創新的營銷策略、豐富旅遊產品、提升遊客體驗,將大熊貓的喜事化為香港的人氣和財氣。同時,社會各界也應積極參與,共同營造愛護大熊貓、珍惜自然生態的良好氛圍,讓大熊貓成為連接香港與世界各地遊客的情感紐帶,為香港的長期繁榮發展注入新活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