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項被譽為「中國諾貝爾獎」 京港兩地連線辦發布會
被國際科學雜誌《Nature》譽為「中國諾貝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昨日在北京和香港兩地連線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2024年度三大獎項的得主。今屆共有4名內地科學家獲得殊榮。其中,鄧宏魁開創了利用化學方法將體細胞重編程為多能幹細胞,以「化學魔法」逆轉細胞的生命時鐘,成功拓展未來醫學及人類健康的想像空間和可能性而獲得生命科學獎。張濤和李亞棟對「單原子催化」的發展和應用所作出的開創性貢獻而獲得物質科學獎;孫斌勇憑其對「李群表示論」的傑出貢獻,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香港文匯報記者 姬文風
未來科學大獎由香港未來科學大獎基金會自2016年設立,是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科學獎項,旨在獎勵在內地、香港、澳門、台灣取得傑出科學成果的科學家,每項大獎的獎金為100萬美元。在昨日發布會上,未來科學大獎基金會2024輪值主席舒其望以視像致辭時表示,今年獲獎的4名科學家的科研工作均獲國際同行的高度認可,其中一人更獲得來自美洲、歐洲、亞洲多所知名大學的17封國際同行評議信,表揚其科研成就。
發布會介紹了三項大獎得主,並即時通過視訊聯繫,邀請他們分享研究工作和獲獎感受。其中,生命科學獎由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鄧宏魁獲得。他形容,自己的研究好比「化學魔法」,通過簡單的化學小分子組合,逆轉細胞的生命時鐘。
「細胞是人體生命的一個基本單元,體內各種不同的功能細胞,都是發育過程中產生出來,是由上而下的……我們這個方法能夠讓它由下而上逆轉回去,而且是可以控制它逆轉的程度、方向、身份。」他說。
鄧宏魁:未來或可逆轉細胞衰老
鄧宏魁介紹,該項技術可望對未來醫學產生重大影響。「一個方面是可以把人體的成熟細胞,在體外返老還童,變成種子細胞,再用來製備各種不同功能的細胞,給病人治療因損傷、病變、衰老等(疾病),作為修復或促進體內的再生能力。」
更長遠去想,他認為未來或有機會實現逆轉細胞疾病的狀態,甚至能逆轉細胞的衰老,對未來人類健康以至生命邊界,都可望獲得更大的拓展,更為未來醫學產生很多想像空間和可能性。
張濤李亞棟致力「單原子催化」發展應用
物質科學獎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濤和清華大學教授李亞棟共同獲得,他們對「單原子催化」的發展和應用作出了開創性貢獻。張濤昨日介紹,化學是一門創造物質的科學,而催化劑有助加快化學反應,使其朝着人們預期的方向進行,「儘管催化科學至今已有接近200年的歷史,但過去的認知都是在微米、納米尺度,我們的工作就是要把催化劑的研究,深入到單個原子的尺度。」
他指出,過去大家都覺得催化劑像黑盒一般,「如果通過科學研究,可以把催化劑從原子尺度認識清楚,一定會帶來革命性的變革,促進更多物質產生,為社會進步帶來更有力支撐。」
李亞棟表示,合成氨催化劑可說是上個世紀人類在催化科學的最偉大發明,就單原子催化劑未來能否在某些領域中作出重大貢獻,他對此滿有期待。他又指,單原子催化劑將催化科學認知推進到原子級層次,讓人類更有希望挑戰物質科學的極限,實現原子級精準製造,邁向新的時代。
孫斌勇:對數學「純粹」熱愛
浙江大學數學高等研究院教授孫斌勇,以其有關「李群表示論」的貢獻成為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得主。他形容,自己做數學節奏較慢,有些工作已進行多年,還未寫完或尚未發表,對能得獎感到有些意外。他又以「純粹」兩字概括自己對數學的熱愛,並形容數學是一門黑白分明的學問,是他喜歡數學的一大原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