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健怡)由非牟利組織善寧會營運的賽馬會善寧之家,為臨終病人建設一個蝴蝶生態園,綠樹成蔭、鮮花遍地的環境,吸引超過20種蝴蝶翩翩起舞。善寧會昨日藉着「全國生態日」舉辦開幕典禮。蝴蝶象徵着生命的蛻變和重生,為晚期病人及其親友帶來喜悅和希望,期望生態蝴蝶園可以陪伴院友度過生命最後一段路程,意義重大。
曾居於「善寧之家」的周婆婆現時98歲,因在家中有呼吸困難、心率下降情況,按醫生和護士建議入住療養觀察。
她表示,雖然自己只住了短短9天便出院,但是蝴蝶園的環境,讓她有戶外活動和各種感官刺激,對自己的精神十分有幫助,「在這裏呼吸一口清新空氣,每天的心情都非常好。」
善寧之家是香港首間以家庭為本的寧養中心,為了讓病人在舒適的環境下,得到紓緩照顧,在家人陪伴下離世,於一年前建造福善花園·蝴蝶園,在昨日舉行開幕典禮。生態蝴蝶園為回應聯合國倡議可持續發展(SDG)的概念,以追求韌性蝴蝶和藥草園為主題,將不同顏色的寄主植物及蜜源植物作主體,以層遞方式種植,亦種植了多種配合相關主題的蝴蝶所需植物,為花園增添生氣,並增加生物多樣性。
吸引逾20種蝴蝶棲息
環保協進會總幹事邱榮光介紹,生態蝴蝶園設立至今,已吸引到不少品種的蝴蝶前來訪花吸蜜和棲息,錄得超過20種蝴蝶,例如巴黎翠鳳蝶、遷粉蝶、酢漿灰蝶等,更不乏香港不常見的品種「柑橘鳳蝶」,經常出現在園區內,可見生態蝴蝶園在建成以後已開始見成效。
在賽馬會善寧之家建立生態蝴蝶園,有助增加周邊的生物多樣性,為蝴蝶及其他生物提供棲息地,再連結生態熱點以貫徹點─線─面的概念,形成更大的生態覆蓋面。
此外,蝴蝶象徵生命短暫,同時代表生命周而復始,生態蝴蝶園讓絕症或臨終病人及其家人,在鳥語花香的環境中,珍惜最後時光。
善寧會主席汪國成表示,蝴蝶象徵着生命的蛻變、轉化和重生,為晚期病人及其親友帶來喜悅和希望。
議員讚具衞生醫療價值
出席開幕禮的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林琳表示,類似的可持續發展項目不僅有助於環境保護,還是一項甚具衞生醫療價值的公共嘗試,鼓勵病人和家屬珍惜相處的時光,將愛傳承下去,不留遺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