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魯班廟損毀失修 邀粵專家完成修復屋脊陶塑
位於堅尼地城的魯班先師廟是香港唯一供奉魯班為主神的廟宇,最初建於清朝光緒十年(1884年),後於1928年重建,廟宇蘊含豐富嶺南傳統建築特色,已獲古物諮詢委員會建議列為法定古蹟。經過百年風雨,魯班廟已有不少損毀,特別是取材於《封神榜》故事的廟宇屋脊陶塑,個別部件完全缺失。香港魯班廣悅堂遂邀請廣東省古建築陶藝修復專家何湛泉及其團隊進行修復,今年2月底修復工作正式展開,並於近期完成。為讓更多市民了解魯班廟的美學和文物價值,香港文物探知館即日起展出修復完成的魯班廟第二進屋脊陶塑,免費入場,展期至下月20日。 ◆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
「百藝之師:魯班先師廟脊上的《封神榜》」展覽昨日舉行傳媒導賞。是次展覽由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及古物古蹟辦事處主辦,展覽地點位於九龍公園香港文物探知館庭院,獲香港魯班廣悅堂支持,展期至9月20日。陶脊飾展出後會送回廟宇重新安裝。
兩面陶塑將故事起始結局同呈現
魯班先師廟屬一天井一開間布局,兩進屋脊正背兩面飾有大量手工精巧的陶塑,規模屬香港少見。每條脊飾均有故事,以中央部分為主軸,左右兩邊對稱展開。今次展出的瓦脊為魯班廟第二進正脊的陶塑,正脊後面是《封神榜》故事開端,描述冀州侯蘇護反商、姬昌解圍進妲己的情節,正脊前面則是壓軸場面,展現周武王率眾人攻入朝歌,紂王迎戰。兩面陶塑將《封神榜》故事的起始和結局同時呈現,反映廟宇第二進為神明所處的重點。
逾千處破損 運中山窰場修復
瓦脊曾在戶外經歷近百年風吹雨打,修復工作十分艱巨。負責修復的何湛泉昨日向香港文匯報表示,雖然兩進屋脊的整體外形算是完整,但局部細節損壞非常嚴重,共有逾千處破損需要修復,有些人物的頭部和手部、龍頭、龍尾、花件等都已缺失,需要重塑。
他指出,由於香港現時無木柴龍窰運作,因此需拆下瓦脊,運往中山小欖的木柴龍窰工場修復。「我們是去年6月接到(修復工作)相關消息,之後不斷溝通,今年2月底收到運來的瓦脊,立即展開維修。」
循古方煉製力求修舊如舊
在接收瓦脊後,修復團隊根據尚存的完好圖案,構思缺失部分的原貌。在修復過程中,團隊根據收縮比例,遵循古配方煉製原泥和植物釉,並用木柴龍窰燒製用於修復瓦脊的脊飾,力求做到修舊如舊,尊重歷史原貌,減少對文物的干預。
談到陶塑手藝人的傳承問題,何湛泉強調,要吸引新血入行,最重要是要讓更多人知道這一行業的存在,「比如舉辦這次展覽,假如有兩萬人看過展品,其中有一兩個小朋友對陶藝有興趣,了解相關知識,也許他們長大就會從事這行。」
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表示,今年是魯班先師廟建成140周年,廟宇現為一級歷史建築,古物諮詢委員會早前已向發展局局長建議將其升級為法定古蹟,預計今年10月將完成相關程序。魯班廣悅堂已獲發展局歷史建築維修資助計劃資助修復廟宇,包括陶塑、灰塑、木雕及壁畫等裝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