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7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到24.8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2%。圖為江蘇省太倉港國際貨櫃碼頭,一批新能源汽車即將通過專用框架運輸方式出口。 資料圖片

專家料後續外需或放緩 宏觀政策有必要進一步擴內需促消費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海關總署7日發布最新外貿成績單,今年前7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到24.8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6.2%,增速較上半年加快0.1個百分點,進出口規模續創歷史同期新高。專家表示,今年以來中國與主要貿易夥伴保持增長,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加速,凸顯「中國智造」優勢。預計後續外需或有放緩跡象,可能拖累出口增速,宏觀政策有必要進一步擴內需促消費。

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表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外貿保持穩中向好態勢。前7個月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7月當月進出口同比、環比均增長,同比增速連續4個月保持在5%以上。

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繼續高增

海關數據顯示,7月當月進出口總值3.68萬億元,同比增長6.5%,比6月加快0.7個百分點。 其中,出口同比增速回落4.2個百分點至6.5%,進口同比增速轉正至6.5%,高於前值7.1個百分點。當月實現貿易順差6,019.0億元,減少1,018.3億元。

從1-7月看,民營企業進出口13.67萬億元,同比增長10.9%,佔外貿總值的55.1%,比去年同期提升2.3個百分點。外商投資企業和國有企業的進出口總值亦均實現正增長,分別增長1%和0.9%。上半年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主體增加至58.6萬家,同比增長8.7%,增加4.7萬家,企業活力得到進一步釋放。

從出口產品類別看,「中國智造」優勢凸顯。前7個月,手機、家電、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合計出口1.3萬億元,增長6.1%;風力發電機組、船舶、汽車出口增速較快,分別增長86.3%、84.4%、20.7%。

「廣大外貿經營主體積極適應市場需求,深化產品創新迭代、優化升級,加上海外需求改善,推動消費電子產品等出口呈現連續增長態勢。」呂大良引述數據稱,截至今年7月,家電出口已連續17個月同比增長,手機、電腦月度出口值也實現連續增長。

從7月單月看,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繼續高增,分別加快至10.4%和12.1%,高於出口總體增速。其中,手機、液晶平板顯示模組、集成電路出口同比增長5.7%、18.6%、28.7%,增速均加快。

對東盟歐盟美韓進出口增長

儘管中國汽車最大出口地——歐盟自7月5日起對來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臨時反補貼稅,7月汽車出口卻不降反升,顯示歐盟制裁對中國汽車出口整體形勢短期內衝擊不大。據海關統計,7月汽車出口55.3萬輛,環比增長12.9%,同比增長25.7%,較上月加快6.2個百分點;汽車出口額同比增長13.8%,也較上月加快1.2個百分點。

從貿易夥伴看,前7個月,中國與前四大貿易夥伴東盟、歐盟、美國和韓國的進出口總值均實現同比增長,同比分別增長10.5%、0.4%、4.1%和8%。同期,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11.72萬億元,同比增長7.1%。

另外,進口方面,隨着國內生產持續改善帶動相關產品進口加速,前7個月進口規模穩中有增,其中,能源產品進口量增加5.4%,平板顯示模組、電子元件等進口分別增長19.8%和13.1%,專用裝備、高端裝備進口分別增長23.3%、6.8%。

呂大良表示,當前國內生產穩定增長,需求持續恢復,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結構不斷優化,帶動主要能礦產品、關鍵零部件、重要設備以及消費品進口穩步增長。中國持續以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為世界提供更大市場空間和更多發展機遇。

專家分析指出,今年前7月中國出口保持快速增長,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加速,對東盟及歐美出口回升保持韌性。7月出口增速有所放緩,主要原因可能是海外經濟出現放緩跡象,主要經濟體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均回落;加之受自然災害、地緣衝突等影響下,全球供應鏈壓力連續兩個月回升,可能延緩全球貨物貿易復甦的速度,未來外需有放緩跡象。後續出口增速放緩,宏觀政策有望進一步加碼擴內需、促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