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歲到18歲,資優學員吳沛熹(Duncan)至今已在學苑修讀了近150項不同範疇的課程,而今年10月,他將赴英國牛津大學進修電腦科學。Duncan與學苑的緣分要追溯到十幾年前,還是幼稚園小朋友的他被母親帶着參加了學苑舉辦的創科教育親子工作坊,而黃金耀博士正是當年的工作坊導師。雖然從小便是《兒童的科學》的忠實讀者,但Duncan當年還未試過親手製作科學玩意,「我還記得那次工作坊是用兩個紙杯製作傳聲筒,黃博士是我的啟蒙老師。他如同創科領域的模範,讓我了解到從事創科工作要具備怎樣的特質,也令我從此立志往這方面發展。」他說。
在生活中尋找發明靈感
小四時,Duncan通過學校提名成為學苑的學員,除了繼續鑽研最心儀的電腦課程,歷史、哲學、建築等課程他也有所涉獵,「雖然沒有學得非常深入,但這些不同課程給了我更廣闊的視野,使我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也令我可以更為全面地發展。」他憶述小學和初中時期自己幾乎每個周末都會赴學苑上堂,「那時處於探索階段,感興趣的課程都會學。」而高中時,他已在學校擔任眾多職務,故多選擇符合自己發展方向的電腦科技課程,「我還參加了一個學苑組織的量子運算長期課程,一直以來我都有閱讀量子相關資訊,但對於背後原理沒有較深的理解。參與相關課程後,我學得更加深入,未來也會在大學階段繼續探索這個領域。」
在學苑的日子,除了學術之外,Duncan亦學到情緒管理及人際交往技巧,更結交到不少志趣相投的朋友,「讀小學的時候,我在學校背誦化學元素周期表,沒人知道我在說什麼,而在學苑卻可以和同學們一起唱《元素周期表之歌》。」2017年,他夥拍兩位學員參加「全港小學生運算思維比賽」,以「長者走失警報器」手機應用程式勇奪冠軍。談及設計初衷,他表示自己有個年紀大的親戚曾走失過,「正是這些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帶給我設計的靈感。當然現今智能手機和手錶都有這個功能,但7年前市面上還沒普及類似的產品。」2019年,他亦與學苑同學共獲2019年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優異獎。
在家中營造創科成長環境
在吳沛熹的創科成長路上,母親功不可沒。從訂閱兒童科學雜誌,帶他參加創科工作坊,再到鼓勵他玩Scratch學編程,陪他走遍港九新界測試警報器程式的功能……母親的支持和鼓勵使他在創科路上勇敢前行,終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
對此,黃金耀強調,創科教育要從小做起,其中家長更起到關鍵的作用。「有的小朋友鍾意拆裝東西,這正代表着他們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和對科技的興趣。有時家長只會覺得他們頑皮,更希望他們可以安靜地讀書。」他續說:「家長需要給小朋友接觸課外事物的機會,小朋友的創科特質要在適當的時間發掘出來,再在家中和學校進行針對性的培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