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仁」,老子的「道」,莊子的「逍遙」……談起中國古代文化經典,巴西漢學家喬治·西內迪諾(中文名「沈友友」)如數家珍,眼中閃爍着對中國古代大家的崇敬和如見故人一般的親切。今年是中國和巴西建交五十周年。沈友友表示,五十年來,兩國文化交流在學術、藝術和教育等領域「百花齊放」,兩國人民的友誼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加強。「我希望做中國文化的『擺渡人』,讓中國文化駛向巴西,航向世界。」 ◆新華社
2005年,沈友友遠渡重洋,從巴西來到中國工作生活,並獲得了北京大學中國哲學碩士學位和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學位。隨着學習不斷深入,他對中國傳統文學的熱愛愈來愈濃,也慢慢地從一名漢語學習者成為一名漢學研究者,並開始着手翻譯中國的經典著作。
近期,沈友友從澳門赴天津參加第六屆中國葡萄牙語教學國際論壇。會後,回顧近20年的研究歷程,沈友友坦言,理解中國文化經典的思想內涵並非易事。「在翻譯的過程中,我不僅要關注字面意思,更要用葡萄牙語的表達習慣講述作品中描述的中國社會。」
為葡語讀者直譯中國經典
長期以來,大部分中國文學作品是從英文、法文等語種轉譯成葡萄牙語的。由於譯者缺少對中文原文的準確把握,在用詞表達上難以真正實現「信、達、雅」,這使得中國文化在巴西的推廣和傳播過程中容易「失真」。因此,沈友友力求在翻譯過程中堅持「不把文字背後的疑問留給讀者」。
2012年,沈友友出版了他的首部中國古代文學譯作《論語·葡語解義》。為了讓巴西讀者了解《論語》闡釋的文化精髓,他在翻譯中查閱了不同時期的儒學家對《論語》的注解,比如南宋理學家朱熹的《論語集注》,力求讓巴西讀者通過母語「體驗」不同時代的中國人讀《論語》時的情境。
《論語·葡語解義》不僅是首部從古代漢語直接翻譯的葡語譯作,也是西方語言中唯一全文帶注釋的《論語》譯本。目前,該書在全球銷量累計超過20萬冊。
此後,沈友友還陸續出版了《老子道德經河上公注·葡語通釋》《南華真經(莊子)內篇·葡語解析》等譯作,以期讓更多的巴西讀者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
從中國文學透視社會發展
今年年底,沈友友的最新譯作《吶喊演繹——一個戲劇化的翻譯》將在巴西出版,這是他翻譯的首部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通過這部作品,他希望能把中國近現代文學引入巴西讀者的視野。
「中國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革新』,就像魯迅的作品裏所傳達的精神一樣。」沈友友說,「中國文學的發展映射着中國社會的發展。在翻譯過程中,我需要向巴西讀者重點解讀文學作品背後的中國社會背景,這也是巴西讀者了解中國的重要途徑。」
正如他的名字「友友」一樣,通過文學作品翻譯,沈友友一直擔任着中巴兩國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他堅信,文學是兩國文化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未來三至五年內,他還將出版《孔子、孟子、荀子:先秦儒學講稿》《中國哲學史(上)》和《清代學術概論》等書的葡語譯本,讓更多的中國文化經典「揚帆起航」,駛向南美大陸。
對於中巴文化,沈友友說:「我非常贊同『文明互鑒』這一概念。中國和巴西需要更好地理解對方的文化差異,建立共同的人文交流框架,實現真正的文明互信。我相信中巴文化能跨越山海,在『求同存異』中實現文化共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