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奧運會等國際體壇盛事掀起的熱潮,加上疫後巿民更注重健康,已有愈來愈多香港巿民參與不同的運動。事實上,香港特區政府多年來一直推動香港體育發展,除有不少資源培訓精英運動員外,亦積極推廣體育普及化和盛事化。每年舉行的「全民運動日」 ,便旨在鼓勵不同年齡層和能力的市民恒常運動,傳遞勤做運動有益身心的訊息。
撥資源增加及改善康體設施
特區政府2009年便開始於每年8月首個周日舉行「全民運動日」,康文署除舉辦多項免費康體活動外,並開放大部分康體設施供市民免費使用,今年以「親子體能 與你『童』行」為重點推廣項目,鼓勵家長與子女齊齊參與。
特區政府為推動體育運動普及化,硬件方面,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負責提供體育館、運動場和公園等多項康體設施。政府亦先後增設不同的運動場地,2017年發表的施政報告提出體育及康樂設施五年計劃,以開展26個項目,增加及改善康體設施,回應市民的需求和推動更多市民參與運動;至2022年6月,當中21個項目的工程已獲立法會撥款,提供暖水游泳池、足球場、網球場、籃球場等供市民使用。
同時,特區政府亦致力推動體育盛事化,除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體壇盛事中心的地位,啟德體育園落成亦有助爭取更多國際大型體育賽事在港舉行,而這類盛事也會掀起熱潮,除吸引訪客外,亦加強巿民參與體育的熱情和全民運動的氛圍。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