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任芳頡 北京報道)國務院近日發文,實施新一輪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行動。香港文匯報記者2日於國新辦吹風會獲悉,該行動將統籌推進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和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着力解決好農業轉移人口最關心的就業住房子女教育等問題,將實施智能製造、家政服務等行業吸納就業支持舉措,穩定和擴大農民工就業容量,鼓勵有條件的超大特大城市探索取消積分落戶年度名額限制。據了解,目前中央財政已累計下達2,800億元用於增強各地區落實相關政策資金保障。
國新辦2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簡稱《計劃》)有關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鄭備介紹,《計劃》部署實施4項重大行動19項重點任務,把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作為新型城鎮化首要任務,以進城農民工及其隨遷家屬為重點、兼顧城市間流動人口,統籌推進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和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着力解決好農業轉移人口最關心的穩定就業、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社會保險等問題,完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激勵政策,健全進城落戶農民農村權益維護政策。
支持智能製造等行業吸納就業
據介紹,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2012年的53.10%提高至2023年的66.16%,近十年累計1.65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計劃》聚焦兩類重點地區分類施策。一類是對城鎮化率低且人口規模大地區,實施潛力地區城鎮化水平提升行動,協調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構建產業梯度布局、人口就近就業、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的良性互動格局。另一類是對城鎮化率較高且人口持續集聚的地區,實施現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動,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依託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周邊市縣共同發展。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農民工工作司司長尚建華表示,人社部將着力拓寬就業渠道,落實穩崗返還、穩崗擴崗專項貸款等政策,實施智能製造、家政服務等行業吸納就業支持舉措,多措並舉穩定和擴大農民工就業容量。同時,健全農民工等人員社保制度,完善社保關係轉移接續政策,擴大農民工社會保險覆蓋面,穩妥有序擴大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實施範圍,切實維護農民工勞動保障權益。
超大特大城市要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
據統計,2021年至2023年,中國超4,000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計劃》對今後5年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作出明確部署。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局長仇保利表示,對於在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就業或居住年限原則上為半年,同時不得附加購買房屋、投資納稅等額外限制條件。「對於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城市,目前有的就業或居住年限要求還比較高,要進一步降低年限門檻。500萬以上超大特大城市,要進一步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有條件的城市要探索取消積分落戶年度名額限制。」
早在2016年,中央財政設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獎勵資金。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司長符金陵介紹,目前已累計下達2,800億元,用於增強各地區落實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政策資金的保障能力。支持籌建公租房和保障性租賃住房,積極助力城鎮住房困難群體、新市民和青年人實現安居夢。不斷調整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相關政策,實現相關資金隨學生流動可攜帶,更好地滿足隨遷子女入學需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