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英 全國人大代表 立法會議員(金融界)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就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系統部署,全會《決定》提到,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確需要多管齊下進行鞏固提升。在債市方面,須通過完成債券市場的基礎建設,包括交易平台、結算系統等,同時鼓勵金融機構開發多樣化的債券產品,推動風險管理工具的開發和應用,如信用衍生產品、風險對沖產品等,幫助投資者有效管理風險,搶佔金融中心建設制高點,將香港發展為亞洲國際債券交易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
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市場的重要樞紐,應進一步推動離岸人民幣市場的規模,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參與,並開發更多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如股票、債券、基金等,提升市場吸引力,同步擴大數字人民幣在港試點,提升對外開放服務的能力。
在綠色金融方面,內地能源產業結構轉型,每年需要至少3萬億至4萬億元人民幣的綠色投資。本港的綠色金融生態不斷完善,在內地龐大的融資需求下,直接加速香港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發展,吸引更多國際機構和企業以香港作為綠色融資和風險管理中心,加強區域綠色融資樞紐角色。
在金融科技方面,香港應該加大投入,鼓勵創新,建立更完善的金融科技生態系統,催生新型金融服務,補足傳統金融短板。透過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運用等,能有效地掌握和預測客戶的需求和體驗,並優化業務流程;同時加快推動數字經濟,釋放數據價值,進一步完善與內地的各項互聯互通機制,並深耕離岸人民幣業務,擴大數字人民幣在各個場景的應用。
互聯互通方面,香港應繼續深化「滬港通」及「深港通」機制,擴大資格範圍和額度,能增加市場的流動性和活躍度。而促進內地與香港金融產品的互認,包括基金、債券等金融產品的跨境銷售,將能推動市場融合,提升市場效率和競爭力,同時加強金融領域人才的互通互動,提升整體金融從業人員的質素和競爭力。
香港需要因應新形勢及新變化,持續深化改革,破除阻礙發展的藩籬,為獨特優勢賦予新動能、增加新價值從而提升競爭力,並用己所長,在國家發展布局中持續貢獻力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