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299億元,按年下跌9.7%。圖為市民於超市內購物。 中通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聶曉輝)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昨日發表最新零售業數據,今年6月份的零售業總銷貨臨時估值為299億元,按年跌9.7%,連跌4個月,不過較5月份的11.4%按年跌幅收窄;上半年累計則按年跌6.6%。扣除期間價格變動後,6月份的零售業總銷貨臨時估量則按年跌11.2%,同樣較5月份的12.7%按年跌幅收窄;上半年累計則按年跌8.2%。政府發言人表示,雖然在旅客和市民消費模式轉變及港元匯率高企的影響下,6月份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繼續按年下跌,但跌幅進一步收窄。經季節性調整後按月比較亦見微升2.3%,反映零售活動有回穩跡象。

汽車珠寶年跌逾20%

按零售商類別分析,6月份銷貨價值錄得較大按年跌幅的包括汽車及汽車零件(25.1%);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23.1%);以及百貨公司貨品(18.6%)(見表)。另一方面,藥物及化妝品,以及書報、文具及禮品則錄得輕微升幅。

6月份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中,網上銷售佔7.8%,銷售價值的臨時估計為23億元,按年升5.2%,但升幅明顯較5月份的20.2%大減。今年上半年計算,零售業網上銷售價值的臨時估計則下跌0.3%。

政府發言人表示,零售業界在短期內仍會面對挑戰。然而,中央政府的多項惠港措施,以及特區政府大力推動盛事經濟及支持本地零售業發展,應對業界有幫助。此外,整體經濟繼續增長,市民就業收入增加,對零售業有支持。

發言人又指,特區政府會繼續努力,幫助本地零售業發展,其中一個方向是繼續支持包括零售業在內的中小企業進行升級轉型和開拓市場。上月特區政府在BUD專項基金下推出電商易,支援企業透過電子商貿拓展內地市場業務。

香港貿易發展局也於本月在內地電商平台舉辦首屆香港好物節,提升香港的品牌及產品在內地的知名度,協助香港企業拓展內地電商業務。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昨日回應指,6月沒有大型節日,銷貨額難達300億元,形容零售業正處於困難時期。由於港人北上消費已成常態,訪港旅客亦非以購物為主,6月份亦是傳統零售業淡季,出現跌幅屬預期之內。

至於剛過去的7月份,她指,超過85%受訪零售商會員反映銷情持續下跌,服裝、家品傢具、健康食品及鐘錶等類別更出現20%至40%按年跌幅,甚至有個別會員反映有雙位數的跌幅。她表示,去年7月份有第二輪電子消費券導致零售數據基數較高。

零售業料9月或轉好

展望8月份,謝邱安儀指情況仍然相若,9月份或會稍為好轉,「由於去年9月份極端天氣下出現幾場大暴雨令基數較低,因此逾20%會員預期今年9月生意會有升幅,但仍有逾60%會員預期會繼續下跌。」她預料零售額跌勢至少持續至今年底或明年初。

她續說,大部分會員反映今年上半年的租金及工資成本佔營業額的比例按年上升,以致邊際利潤按年下滑,呼籲業主減租,令零售商戶能維持經營。

6月零售銷貨價值變動

零售類別           按年變動

◆藥物及化妝品         +3.4%

◆書報、文具及禮品       +0.1%

◆其他未分類消費品       -1.2%

◆超級市場貨品         -0.5%

◆中藥             -2.8%

◆電器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  -4.7%

◆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     -5.7%

◆鞋類、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配件 -9.1%

◆傢具及固定裝置        -9.8%

◆燃料             -12.3%

◆服裝             -13.2%

◆眼鏡店            -13.9%

◆百貨公司貨品         -18.6%

◆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   -23.1%

◆汽車及汽車零件        -25.1%

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聶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