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像(公元600-900年,韋拉克魯斯州中部文化)表現了古代祭司正在向雨神轉化的過程。 主辦方供圖
◆玉米粒造型陶罐(公元200-600年,豎井墓文化)
◆「王子」豹人石雕(公元前 1200-前 900 年,奧爾梅克文化)
◆雨神特拉洛克紋陶瓶(公元1325-1521年,阿茲特克文化)
◆玉米神石雕(公元1200-1521 年,阿茲特克文化)
◆叼着玉米的陶狗(公元400-650年,科利馬文化)
◆「嬰兒臉」豹人陶塑(公元1-650年,特奧蒂瓦坎文化)
◆「美麗的雨水」祭祀串珠與陶瓶(公元1325-1521年,阿茲特克文化)
◆肩負美洲豹的人俑(公元600-900年,韋拉克魯斯州中部文化) 主辦方供圖
◆美洲豹面具和服飾(現代)

墨西哥是美洲大陸印第安人的古文化中心之一,早在3200年前就已孕育出高度發達的農業文明,創造了獨特的文字和曆法,深刻影響着中美洲的歷史進程。作為西南地區首個全面呈現中美洲文明的大展,正在成都博物館展出的「尋蹤美洲豹:墨西哥古代文明展」,匯集了墨西哥9大文化機構的154件(套)文物珍品,讓觀眾得以深入中美洲文明的腹地,窺見古墨西哥人對美學、生命哲學和自然界的洞見。值得一提的是,是次展覽中的大部分展品均為首次出境巡展,包括最具代表性的石刻、壁畫、陶器和祭祀用品等,勾勒出了中美洲文明千年來栩栩如生的歷史進程。展覽持續至8月25日。◆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向芸 成都報道

是次展覽以「美洲豹」為主線,以文化人類學為視角,從「雨水滋養的文明」、「玉米的故鄉」、「美洲豹的世界」3個單元,對古代墨西哥人生活的地理環境、生產生活方式和精神信仰進行闡釋,回溯墨西哥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的古代文明。

走進展廳,彷彿穿越時空:巨大的美洲豹形石雕靜靜佇立在中央,其背後的寬廣屏幕中,投影出植物繁茂的熱帶雨林、傲然而立的「金字塔」,如同步入漫長而悠久的異域文明。在墨西哥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從奧爾梅克的原始魅力到特奧蒂瓦坎的神秘莫測,從瑪雅的璀璨綺麗到阿茲特克的磅礡氣象,多樣的文明相互交織、互為影響。美洲豹信仰是貫穿古代墨西哥諸多文明發展始終的文化線索,折射出彼時彼地的宗教觀念、精神內涵和社會面貌。

季候特徵造就雨神崇拜

古代文明的誕生、繁榮、發展總是與水密切相關,熱帶濕地與大河文明環境迥異。季風的吹拂使得北迴歸線以南地區的農業周期和水資源的利用呈現出明顯的季節性變化——旱季水稀如金,雨季水多如海,因此在中美洲大地上促成了別具地域特色的「雨神崇拜」。3200年前,奧爾梅克文明已將雨神視為生存和繁榮的守護神,並在墨西哥後續的文明中繼續被傳承和發揚光大。其中影響範圍最大的是阿茲特克文明的雨神「特拉洛克」,環形眼罩以及嘴中露出的兩枚尖銳向下的獠牙,是其辨識度極高的特徵。展廳中,一個「戴眼鏡的飛行員」陶像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他雙手交疊抱膝而坐,頭戴一頂矩形帶組成的「帽子」,眼戴一副圓框「眼鏡」,腳穿一雙露趾「涼鞋」,手臂和小腿處還有類似馬蹄袖的「裝飾」。導賞員告訴記者,這就是墨西哥雨神特拉洛克,圓形眼罩取形於雲彩之狀,手腳配有獨特的保護器,表現了古代祭司正在向雨神轉化的過程,其雙手環抱腿部的坐姿能夠幫助他更好地連接異界。

季風帶來的雨水對生存在墨西哥的古人而言是珍貴的禮物。是次展出的「美麗的雨水」,作為水最完整的抽象,是雨水和豐饒的象徵。祭司會把一串象徵瀑布的綠色石珠放入一個圓形陶罐中,代表雨水落在地面和田野上。同時,人們還在天然井和地下溶洞中尋找並構建與水神、雨神交流的空間,展廳中的羽毛紋豹形陶罐、祭祀用豹爪形陶杯等,都反映了他們對於地下世界深邃的想像和信仰。

種植玉米體現文明發展

除了水外,糧食的生產與儲備亦關係到一個古代文明的崛起與發展,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野生玉米最早出現在墨西哥,經過不斷培育和馴化而成為古墨西哥人的主要糧食作物,這是中美洲乃至整個美洲農業、社會、文明發展的關鍵,就如水稻和麥子之於華夏文明一樣。古墨西哥人擁有各種玉米神,也將玉米頻繁與動物、植物和人聯繫在一起,神靈、祭司和王族等形象裝飾中頻繁使用玉米元素,祭祀用器、生產用具和生活用器上也有玉米紋飾或玉米造型。展覽中,玉米地象徵紋飾陶杯、裝飾有玉米田特徵的人形玉斧、玉米料造型陶罐、玉米田紋飾人形石雕、玉米神石雕、叼着玉米的陶狗等文物,都極為直觀地向觀眾展現了中美洲各文明中對玉米神的深切崇拜。美洲豹崇拜貫穿歷史與現代在古墨西哥人生活的世界,是自然界的主宰、精神世界的守護神。

多種解讀的美洲豹

從奧爾梅克文明的曙光到阿茲特克帝國的輝煌,美洲豹一直佔據着墨西哥宗教和藝術的核心位置,成為人們汲取力量的源泉。比如與代表權力的統治者結合,傳遞力量與守護;與其他神靈結合,幫助人們在祭祀中與祖先和神靈溝通;被學者們稱為「美洲豹寶寶」的小雕像,則是美洲豹神性特質擬人化的表達,成為連接人類、自然與神性的精神符號。

是次展出的巨大的「王子」豹人石雕就是結合了美洲豹和人的形象。這件雕像出土於奧爾梅克文化腹地克魯茲—德米拉格羅遺址,雕像面龐飽滿、眼睛細長、鼻子扁平,嘴唇厚大鬆弛並微微張開,神態平和,這種面部特徵廣泛見於奧爾梅克時期的巨石頭像。其軀體呈盤坐狀,雙手握拳置於腿前,模仿了美洲豹常見的坐姿,一副統治者的姿態。他的頭部還戴有一頂緊繃的頭盔,兩側圓柱形的耳環代表拉長的翡翠珠子,彰顯了其不凡的地位。

而另外一件肩負美洲豹的人俑,則體現了人與豹的和諧統一。這尊陶俑衣着素雅、神態安然,其右側手腕和頭部配有裝飾,右肩上趴着一隻口吐舌頭的美洲豹。導賞員表示,這只美洲豹很可能是此人的守護神,可能在他出生之初便與美洲豹建立了深厚聯繫,成長過程中亦有美洲豹如影隨形,庇佑其成長。古代墨西哥人對美洲豹的深厚崇拜,使其形象遍布於建築、祭祀道具、藝術裝飾和日常用品中,尤其在祭祀用具上尤為常見。值得一提的是,直到如今美洲豹仍是墨西哥文化和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神聖守護者。

展覽還展出了現代的美洲豹面具和服飾,當代墨西哥人在參加豐收的祭祀和舞蹈中仍舊會裝扮成美洲豹的模樣,用以慶祝雨季的來臨、祈求穀物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