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
今個盛暑,北京和香港的天氣一樣酷熱,戲劇舞台上的演出同樣火熱。36年前我創作的話劇《天下第一樓》,6月28日起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進行2024劇季的演出,至7月12日本輪演出完成,至此,該劇的北京人藝普通話版已經演了587場。好多人想不到《天下第一樓》還有粵語版。十幾年前春天舞台演出66場,這次由司徒慧焯導演的香港話劇團版,演出12場,粵語版已經演出近90場。粵語版的《天下第一樓》將在今年12月到內地多個城市巡迴演出,現已經在演出名單上的有︰深圳、佛山、蘇州、北京、上海五大城市,最後一站之後,再回到香港演出。
我為什麼會選擇創作《天下第一樓》, 緣起一個「吃」字。我喜歡吃,來源於家庭。數十年前,台灣導演孫仲到北京旅遊,我帶他品嘗享譽世界的北京烤鴨,他很有興趣,向服務員詢問有關烤鴨的好多問題,她們除了笑什麼也說不出。愛刨根問底的孫導演覺得很不過癮,對我說,你是編劇,能不能寫寫「北京烤鴨」?我一向對美食和飲食有興趣,不僅愛吃烤鴨,也了解一些北京烤鴨的逸事和傳說,這確實是一個可以挖掘的有趣故事,決定以此為題材動筆。
我找到當時任人藝劇本組組長的于是之先生。人藝很重視創作,劇本組長都是由重量級人物擔任,由早期的焦菊隱、乃至趙啟揚、于是之,均是大家。于是之支持我寫烤鴨的題材,他是老北京,還有「大學問」,很了解老北京的民俗風情。他說要注意兩點:一是要搞清楚北京內城人和外城人的關係,居住在內城的人多是有閒的,以前門為界;住外城的,大都是「五子行」的人(舊社會對廚子、戲子、堂子、門子、老媽子的蔑稱)。二是要搞清楚廚師那種自卑又自持的特殊心理。于是之先生說︰「還沒有寫廚師、寫吃的劇本,你深入下去,不要急,好好研究。」
得到劇院的支持,我開始搜集資料,採訪親歷者,到烤鴨店和烤鴨師傅一起生活,劇情慢慢在我心中成形。一個出校門不久的我,和完全不熟悉的行業,和大師傅們在一起,出的笑話和趣事,可以寫一部小說。初稿的劇名叫《味中味》,整個戲確實津津有味,美食文化也是比較新的題材,但在我心中尚不知筆落何處?戲的中心不夠清晰。為了尋找這個戲的「中心」,我停下筆,整整找了一年。 (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