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任內曾對中國等國進口商品大幅加徵關稅,隨着他可能重返白宮,其貿易保護主義經濟政策引發外界擔憂。《紐約時報》周三(7月17日)披露,特朗普上月曾向眾議院共和黨人透露一系列核心政策,包括在削減聯邦所得稅的同時,大幅提高外國商品關稅來獲得收入,然而經濟學家警告,這種轉變可能加劇美國本已嚴重的貧富差距。
據在場人士描述,特朗普的言論像是即興發揮,而非堅定的政策建議,但這一想法引起不少共和黨人的興趣。特朗普的盟友、共和黨眾議員格林說,特朗普當時表示,他「願意提高關稅並削減美國人繳納的聯邦所得稅,甚至可能降為零」,格林稱「房間裏每個人都在鼓掌」。
低收入家庭需花更多錢購物
在特朗普及其支持者看來,將關稅與減稅結合將重振美國企業和製造業,增加就業機會並使美國勞工階層受益,因對外國產品徵收關稅是豐厚的收入來源,可用來抵消國內稅收下降。
不過一些經濟學家則持不同觀點,他們認為提高關稅並同時減稅,可能擴大貧富差距,從而產生有害後果,因企業通常會提高價格,將關稅成本轉嫁消費者,低收入家庭首當其衝,他們被迫將更大比例收入花在商品上。由於許多低收入工人賺的錢還達不到繳納聯邦所得稅門檻,減稅往往會讓富裕階層獲更多利益。
前拜登政府財政部官員、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經濟學家克勞辛說,減稅和關稅相結合將大幅加劇收入不平等,反而會對「特朗普希望能幫助自己進入白宮的選民群體造成傷害」。她說,聯邦所得稅「通過對頂層人士提出更高的要求,來減少美國的收入不平等」,關稅永遠無法實現這一目標。
克勞辛進行的研究發現,徵收10%關稅不足以完全取代政府每年徵收的約2萬億美元(約15.6萬億元)所得稅。若美國關稅收入達到最高的7,800億美元(約6萬億港元),並同時對所有收入群體削減類似所得稅,結果是收入最低的20%美國人稅後收入反而淨減少8.5%,收入最高1%的人稅後收入則增加11.6%。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