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英年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
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通過放寬西九文化區的「加強財務安排」,為西九未來的營運提供經濟條件,在不需要增加政府庫房負擔的情況下,亦即是市民的負擔下,解決西九資金鏈問題。整個西九文化管理局仝人,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的同事,大家會團結一致,上下一心,為打造西九文化區成為文化藝術創意產業中心共同努力,為配合「十四五」規劃賦予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目標一同邁進。
在特區政府的支持下,西九文化區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績,舉例說,2019年戲曲中心及自由空間相繼落成、2021年M+博物館開始啟用、2022年故宮博物館正式揭幕。
鞏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地位
值得指出,M+博物館在短短2年多已經錄得超過640萬人次參觀,當中七成是外地訪客,三成是本地訪客,年齡層以18至45歲人士佔大多數,反映當代藝術對這些年齡群具有相當吸引力,是香港打造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重要一環。
此外,故宮博物館開幕至今只有2年,錄得超過250萬人次參觀,先後舉行多個出色展覽,例如,晉唐宋元書畫、三星堆等,深受本地及遊客歡迎,故宮博物館亦開放予不同中小學生參觀,學習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在表演項目方面,例如,《大狀王》以及其他不同戲劇均深受香港人喜愛,《大狀王》現正計劃於明年在上海演出廣東話版,屆時上海人將可以欣賞到正宗廣東話版的《大狀王》,加強兩地文化交流。
又例如草間彌生的展覽於香港大受歡迎,去年也於西班牙展出,反應比香港更踴躍,今年更將於葡萄牙展出。還有,全球知名建築師貝聿銘的展覽現正舉行,他有無數傑出作品,例如香港中銀大廈,以及法國巴黎羅浮宮的金字塔入口,非常引人注目,西九計劃在香港展出後,即安排項目於上海展出。
這些例子均是西九成功建立的知識產權,並同時成為西九的收入來源。西九將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知識產權收入,讓這些項目在香港、內地以及國際展出。此外,今年3月西九首次主辦的「香港國際文化高峰論壇2024」,其間與全球超過20間頂尖文博機構,包括英國泰特美術館、巴黎龐比度國家藝術中心、畢加索美術館等簽訂合作協議,攜手策劃展覽和項目。高峰論壇合共有超過6,000人參與,有42萬人觀看直播,大大提升香港的文化地位,為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奠下堅實基礎。
「放寬安排」是最好方法
8年前,西九財務安排放寬過一次,現時再放寬的原因頗多,包括2016年的估算未有實戰經驗;2018年藝術公園正式落成,需要承擔很多營運開支,加上曾借出地庫給高鐵作瀉泥區,遲了7年未能興建賺錢的物業,而其間文化藝術項目相繼上馬,因此形成現在的資金鏈斷裂問題。再加上發生暴亂和新冠疫情,令香港及全球經濟面臨困難,亦反映出BOT的模式不合時宜。
所以今次放寬2016年的「加強財務安排」是目前最好的方法,我們會參照港鐵的模式,以發揮最大效益,增強西九管理局的財務可持續性。
我多次重申,香港庫房面對困難,西九不願意加重政府的負擔與其他有需要的部門競爭資源,這個放寬安排能夠達到此目的。西九的長遠目標是用好政府給予管理局的資源,確保西九管理局的財務可持續性,最終達至自負盈虧,這亦是西九文化區經營模式的初心。
足夠應付資金缺口問題
「加強財務安排」可以為西九管理局提供條件進一步融資,連同多元化物業組合的收益,讓西九可以應付資金缺口問題,滿足營運和發展需要。
西九亦會繼續努力開拓更多商機和收入來源,並嚴控營運成本。例如善用西九的文化資源開拓新旅遊產品;全面提升表演場地的成本收回率;輸出管理局原創展覽和表演節目的知識產權及其內容,在內地以至海外巡展、巡演;推出更多創新及受歡迎的文創商品等。
跟政府緊密合作有信心落實KPI
西九有信心落實政府要求的KPI。這些KPI均是西九和政府務實商談出來的,並不會影響西九推動香港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工作。
我們會與政府,特別是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緊密合作,全面配合,讓西九文化區的發展更上層樓,從而推動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我深信,國家擁有五千年文化,我們亦有一定的底氣,現時西九有很多文化項目可以「走出去」,向全球弘揚中華文化自信,表現中華文化軟實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