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姬文風)香港有61%人面對壓力大、焦慮、抑鬱和情緒不佳困擾,研資局主題研究計劃最新批出的項目中,包括由香港理工大學統籌的社交機械人,透過大型語言模型訓練,並結合本地化、文化和個人數據,提供可能被忽視的個人心理護理,以填補醫療保健系統守護精神健康上的不足。

「香港是一個過度勞累的城市……甚至我班上也曾有過不幸個案(sad cases)……儘管正面情緒有助對抗抑鬱和壓力,問題在於需要有人去做,但本港在醫療保健領域的勞動力卻在減少」,統籌項目的理大設計學院兼電子計算學系教授洪約翰表示,人性化的社交機械人已被證明是自然的互動夥伴,能夠協助信息搜索、改善身心健康,並支持教育工作。

為此團隊將開發人性化居家社交機械人,內置大型語言模型,以本地化、文化和個人數據為基礎,為香港精神健康服務不足的人群提供定制的心理健康支援。

另外,會配置適用於移動應用程式的熒幕虛擬助理(Avatar),長遠望減輕香港公共心理健康系統的負擔,同時通過人工智能驅動方式,便利市民更好地自我管理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