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老師」與杭州「學生」快樂合體,一起在「希望旅程」夏令營閉幕典禮上表演節目。香港文匯報記者俞晝 攝

「希望旅程」走到了第十個年頭,榮獲了包括2017年QS Reimagine Education Awards金獎(可持續發展)、2018年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傑出教學獎、2021年QS Reimagine Education Awards金獎(培養學生的福祉和目標)等多個獎項,也吸引了新生力量加入。

懶散學生參加後立志做教師

除了香港理工大學的學生,今年還有三位來自香港扶幼會盛德中心學校的中學生也隨團來到了杭州,一同承擔教學工作。「昨天我與其中的一位同學聊天,問他教得怎麼樣?這位同學頭低低的,說教得馬馬虎虎,因為自己的英文水平不夠,等回到香港要好好補課。」

「這位同學暑假後就要升中六了,此前他對學習不怎麼上心,只想着畢了業趕緊出去打工,但是現在他告訴我,想好好讀書,將來做教師。」石丹理頗為感慨地說,雖然在很多人眼裏,這趟旅程是在給予杭州的小學生們希望,其實對於來這裏教學的香港學生而言,這何嘗不是一場窺見自身不足的旅程,「在教學相長中,彼此都獲得了成長」。

內地準師點讚港生實踐精神

除了香港理工大學的學生,還有數十位浙江大學教育相關專業的學生也全程參與了「希望旅程」,他們的任務很獨特——在每個班級旁聽課程、事後復盤並為「老師」的授課打分。「我給了很高的分數!」游天孟在浙江大學就讀教育學,這次他旁聽了四年級兩個班的科學課,對理大學生的備課方式讚不絕口。

「有一節科學課的主題是『浮力』,香港理工大學的學生在講解什麼是浮力之前,先讓學生們動手做實驗。他拿出了包括橡皮泥、錫紙等材料,先將它們投入水中,同學們發現這些材料一入水便沉了底。隨後,理大學生讓孩子們嘗試改變材料的外貌,目標是讓它能浮在水面上,通過幾次嘗試,大家便發現了『接觸面積越大、浮力越大』這個道理。」

在游天孟看來,與內地的教育相比,香港學生更加重視課堂的參與狀況,而不僅僅是老師的照本宣科,「那份實踐精神十分值得我們學習」。杭州市教育局高等教育處處長張啟鵬對此表示贊同,他說:「教育的創新和實踐是我們不斷探索和前進的動力,我們將繼續支持和鼓勵更多的教育項目,為孩子們提供更廣闊的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