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棠 香港都會大學商學院金融、科技及管理系資深講師、註冊會計師、特許金融分析師

上周內地大連舉行世界經濟論壇,國務院總理提及國內需要面對世界經濟增長困境,並引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全球正走向幾十年來最緩慢增長生產總額,而幾乎所有減速都發生在新興市場而不是在發達國家。現時其實已經有解決方案。當前困境來自於由資訊科技而引伸的第三次工業革命衰落,使全球更需要藉助潔淨能源、人工智能和生物技術來引發第四次工業革命。這個解決方案與目前中美之間在不同領域如半導體、太陽能電池板、電動車和鋰離子電池技術貿易戰上帶來相當大規模的衝突。華府越是試圖減緩國家技術進步,全世界便越難向前推進。

內地投放資源推動「以舊換新」

大家其實已看到世界政策影響。我國對經濟放緩問題採取「以舊換新」計劃,以升級舊設備和機械,以及國家大量投入研發資源激勵措施。這種投資對未來經濟發展尤其重要。人民銀行去年4月成立5,000億元(人民幣,下同)設施,鼓勵貸款機構提供更多升級設備貸款,加上2022年相同2,000億元設施,使該計劃規模不比人行支援房產市場而投入1.1萬億元少很多。根據政府統計數據,2023年研發支出成長8.1%,佔國內生產總值約2.6%。國家投入資源總額處於世界第二位,去年總額已達4.6千億美元。事實上,國家目前發展真的不容忽視。在上周發布會上,世界最大鋰離子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CATL)宣布將推出新產品,包括一個可在10分鐘充電電池組件並有續行力達600公里,不需要昂貴物資如鎳和鈷,每公斤能夠儲存大約兩倍能量,比傳統電池更有效率,更可能可以用於小型飛機。這些科技研製發展,令國家在電動車領域上更上一層樓。在內地大連和成都等二線城市,電動車覆蓋率已和上海等一線城市一樣。即使在傳統汽油動力汽車上,其設計和內飾上也顯得高端新穎。目前製造產量對全國而言仍未飽和,明顯地看出內地發展潛力仍非常龐大。

限制他國發展 影響世界進步

美國決心阻止中國在半導體和人工智能發展,背後肯定是基於其國家安全考慮。兩國之間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亦可以理解,但美方一意孤行,甚至強迫盟國提高對中國多項技術徵收關稅,這只會作繭自縛,將自己抽離於已向前行走的歷史巨輪上,到最終會被年代撇下。雖然關稅壁壘繼續升溫,各國減少往來貿易,導致全球經濟放緩和持續被迫輸入由美國而來的通貨膨脹,但亦不會阻止中國推動科技進步步伐。同樣,西方國家對中國AI晶片和半導體開發實行嚴格限制,這對國家技術短期前行造成一定影響。但我們擁有龐大市場和強大政府支持,這使得國家在這個領域發展里程上只是時間問題。國家已成為全球最大半導體市場一大持份者,而驚人技術之進步已引起西方關注,並加強對國家技術監管和限制。適者生存定律已說明,限制越多,只會迫使我們越快尋求解決辦法。一個已經擁有相當實力的國家,加上這種需要抗衡之壓力,能力只會變得越來越強大,使國家在未來技術競爭中將佔更有利地位。將人放在一個艱難苛刻、難以生存環境中,物競天擇只會把他在食物鏈推上更高階。美國一再試圖阻礙國家技術崛起,最終結果只會讓國家變得更強大。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