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涉資近百億 政府4年累計收息24.4億元
香港去年恢復全面通關後,經濟復甦取得顯著成果,各行業經營環境已大致恢復疫情前水平。當中以本港航空業反彈最明顯,國泰航空(0293)2023年業績轉虧為盈,溢利近91億元,是2010年以來最佳盈利,也恢復向股東派息。國泰昨日宣布,計劃本月底以97.5億元向政府全數回購餘下50%的優先股。特區政府拯救當年飽受疫情打擊的國泰,曾於2020年6月首度運用土地基金向國泰注資273億元,包括購入195億元優先股及借出78億元過渡貸款,持有約6%國泰股權。國泰在去年12月,已向政府回購50%優先股股份,今次回購餘下50%股份,標誌本港航空業走出低谷。
◆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紹基
國泰昨日公布,計劃本月底向政府贖回及註銷餘下50%優先股,贖回價格為每股優先股100元加上計算至7月31日的任何未付優先股股息,總額合共約99.77億元。政府於持有全部1.95億股優先股期間,應佔股息總額約為24.4億元。國泰又指,集團感謝特區政府和所有股東自疫情至今的堅定支持。
政府任命觀察員將退任
當所有優先股被全部贖回後,政府任命的兩名觀察員,即資深會計師唐家成及資深大律師袁國強,其在董事局的權利將自動終止。
國泰股價昨日跟隨大市向下,微跌0.5%報8元。港股則由升轉跌,恒指曾高見18,105點,但其後乏力並失守18,000點大關。全日收報17,799點,跌228點,成交903億元。
特區政府發言人昨日回應指,特區政府運用土地基金向國泰投資273億元,是期望在新冠疫情衝擊下,仍然能夠維護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隨着政府向國泰的投資在關鍵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其營運和財務情況亦隨着香港全面通關得以全面改善。政府期望,國泰能全速、全面恢復運力至疫情前水平,並積極拓展客貨航班網絡,不斷提升服務質素,進一步支持鞏固及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
機場客運量回復至疫情前80%
根據政府數據,香港去年恢復全面通關,各地人員往來復常,市場對世界各地往來香港航班的服務需求持續上升,香港機場的航空交通量錄得顯著增長。在2023年4月至今年3月期間,機場的客運量上升逾260%至4,520萬人次,飛機起降量升逾90%至31萬架次。今年首5個月,訪港旅客人數超過1,800萬人次,在旅遊高峰期的客運量及飛機起降量,均回復至疫情前80%的水平,並預計在今年底前便可完全恢復。貨運方面,受惠於電子商貿的強勁需求,機場的貨運量去年達450萬公噸;在過去14年當中,香港機場有13年是全球最繁忙的貨運機場。
增航班往返「個人遊」新增城市
展望未來,政府將繼續全力提升國際航空樞紐的優勢,並加強與本地航空公司溝通,務求在籌劃航線網絡時,能全面顧及香港整體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需要。當中,國泰已因應國家進一步開放西安市和青島市為「個人遊」計劃的城市,於今年3月底起,增加往來香港與這兩個城市的航班。另外,國泰亦將於10月開通往來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的直航客運航班,進一步加強香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聯繫。
為更好配合國家「空中絲綢之路」的建設,以及把握三跑道系統帶來的機遇,政府會繼續加強與現時主要航線及具潛力的「一帶一路」航線,包括位於歐洲、非洲、南美洲及亞洲在內等地區之間的航空服務聯繫。機管局亦將繼續支持及鼓勵航空公司,開展及增加航班往來香港,並與相關機構合作加強宣傳,增加來港旅遊及商務的需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