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方俊明)今天(1日)迎來香港回歸祖國27周年,也適逢「港車北上」政策實施一周年。據港珠澳大橋邊檢站統計,一年來「港車北上」出入境數量突破95萬輛次,完成邊檢備案的香港車主已超過8.2萬人次;今年以來出入境月均達11.3萬輛次,是政策實施首月的16倍,保持逐月遞增趨勢。「港車北上」的實施,不僅便利香港居民的出行,提升香港居民的幸福感,還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融合與發展,創新了區域合作發展的機制,為推動大灣區的全面互聯互通和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目前香港單牌車已成為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通關車輛的主要種類,通關量佔口岸每日客車量33%。(受訪者供圖)

香港車主岀行更便捷 活動範圍更廣

「港車北上」政策允許香港居民自駕單牌車進入廣東,申請資格為香港居民須年滿18周歲、持有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實行「1人1車」,1輛車可配2名駕駛人,沒有配額、投資納稅及特定身份等條件限制。在通關流程方面,車輛經過車體檢查後,藉助「一站式」車輛通關係統自動讀取車輛和司機證件、指紋、人臉信息等,十多秒的等待之後,便可順利通行。如此,為香港車主提供了更大的活動範圍和更便捷的出行方式。如今,香港單牌車已成為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通關車輛的主要種類,通關量佔口岸每日客車通關總量的33%。

突破創新了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發展機制

港車北上的實施,不僅便利了香港居民的出行,還創新了大灣區合作發展的機制。記者留意到,「北上」出行順暢的背後,是灣區合作機制的創新突破。譬如,「港車北上」涉及兩地車輛管理信息系統的互通以及海關、邊檢、公安等部門的通力協作,歸根到底要靠政府公共服務的標準化和協同共享。

其中,在跨境車險領域,粵港兩地金融監督管理部門推動保險機構合作開發創新型跨境機動車保險產品,實現兩地保單一地購買,並為跨境保險客戶提供便利化查勘、理賠等服務。目前港珠澳大橋也在加快推進提升口岸通關效率項目,力爭在今年國慶節前,完成出境大客車通道、出境貨車通道兼容驗放小客車改造以及部分「一站式」系統改造項目。

灣區城市群更高水平「互聯互通」水到渠成

「港車北上」還促進了區域融合與發展,是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的一大步。通過港珠澳大橋等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實現了港澳單牌機動車便捷北上、自由通行,提高了港珠澳大橋等「超級工程」的利用率,通過車流提升了客流、物流、資金流及信息流的活躍度,直接帶動了三地間的商務合作、觀光旅遊、文化交流,成為大灣區高水平開放的標誌之一。

隨着「港車北上」政策深入推進,預計約45萬名香港機動車車主「低門檻」駛上港珠澳大橋,將進一步促進大灣區「車暢、人興、財旺」融合發展態勢,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邁向更高水平互聯互通水到渠成,大灣區優質生活圈加速成型。

責任編輯: 文劼